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经济企业 > 正文

两岸青少年微电影主题峰会昨举办 有才没财盼两岸合拍

2014-06-17 09:57:31林静娴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静娴 文/图)作为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的配套活动之一,两岸青少年微电影主题峰会昨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办。两岸微电影界人士包括学者、导演、媒体人与年轻学子,齐聚一堂举办圆桌会议。从微电影的规格、制作成本、商业媒合机制和著作权等多角度进行探讨,思考两岸合拍微电影的可能性,以期推动未来微电影产业朝向健康发展。

讨论到两岸微电影的差别性,业界的普遍看法是,台湾微电影常作为广告行销的手段,而大陆微电影则拥有更强的创作性。两岸微电影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整合机构和前期的资金投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院长王劲松表示,光靠个人的热情,微电影事业难以支撑很久,需要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引导,并且从剧本开始就进行筛选。王劲松还表示,台湾微电影的商业推广方式,很值得大陆学习。

台湾年轻微电影导演周克信说,因为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让他一度想放弃微电影创作。后来由于获得了大陆微电影种子基金奖,让他发现自己的作品原来是受到很多人肯定的,由此重新激发他的信心。

与会的嘉宾也呼吁两岸间能够由官方领头,成立针对青年微电影产业的专门机构,每年定期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合作,并针对优秀作品提出奖励。这不仅能够促进微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加强两岸青年之间的了解与合作。

观 点

台湾中华青年数位文创交流协会理事长李国杰:

两岸青年融合的最好方式是合作

微电影在两岸青年交流上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昨日论坛上大家关注的议题。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台湾中华青年数位文创交流协会理事长李国杰也对此话题深有感触。他在会后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台湾年轻人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他们焦虑于未来和前途,也对两岸关系感到困惑。然而他们的爆发力却是巨大的,他们的声音也无法忽视。

李国杰说,无论是大陆方面还是台湾政党,都对台湾年轻人的现状感到困惑。但关键在于,如何让台湾年轻人可以感觉到大陆的关心。他说,今年海峡论坛期间他接触了大陆大大小小的单位、机构、基金会,但他们当中鲜有“台湾分部”。大陆的文化专项基金和文化园区,也少有针对于两岸青年合作的部分。两岸做了许多青年交流活动,但也就仅仅停留在参访了解层面,这是远远不够的。融合的最好方式其实是合作,让两岸年轻人能结成一个一个的团队。

为什么特别强调微电影的作用?李国杰说,现在青年沟通用的是网络,而视频已经成为网络传播的主流。台湾390万年轻人在网上,他们几乎都在看微电影。但遗憾的是,目前能看到的微电影题材都无关于两岸的融合。只有通过两岸合拍的作品,才能把观念带进年轻人的世界,让他们理解两岸之间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才能期望他们的认同。然而目前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基金让这种合作发生,李国杰表示,要指望台湾官方来做可能性不大,还是希望大陆能有相关主管单位推动此事。

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入围导演吴星萤:

微电影题材不要局限于小情小爱

以纪录片《粉墨登场》、《女神》等入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的吴星萤,可以说是台湾年轻一代微电影、微戏剧的代表人物,同时也被许多新晋微电影创作者视为榜样。不过在逐梦过程中,她同样走过许多艰苦的阶段,为了说服投资商而费尽心力。尽管如此她仍想对后辈们说,放胆去做吧!

吴星萤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微电影以网络为主要平台,而网络无远弗届,所以创作者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将自己的理念串联出去。她指出微电影的议题可以更多元一些,不要绑手绑脚。目前台湾微电影题材有一个局限性,就是集中于小情小爱。吴星萤说,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科幻、奇幻、惊悚题材?或是稍微探讨多一点社会深层问题。

对于两岸微电影合拍,吴星萤认为,如果只是办影展,那么形同走马观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需要相处的,这就一定要有合作。她举例,金马奖有个金马学院,由侯孝贤领衔,遴选两岸四地导演、摄影、编剧一起拍短片。吴星萤曾经参与其中,近一个月的相处中与来自大陆各地的影视工作者有了深入交流,发现彼此有趣的差异,她认为这种形式很好,可以推广到两岸间建立专门的平台来共同实施,拟定主题,各自提供艺人、导演、剧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