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护,让阵地持续运行 活动中心建起来了,运转起来了,如何管理好?“市级活动中心大的有2000多平方米,设备健全,可管理人员却相对缺乏。就拿湖里区来说,2814平方米的活动场所,专职管理人员才4名。”市委非公企业工委副书记曾丽娟介绍,在专职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活动中心进行有效管理,各活动中心也进行了探索。 创新管理模式!对中心的管理,海沧区采取“组织部门监管+企业参与运作+义工志愿服务”的模式。“来活动中心举办活动的单位多,为了更好地协调,举办大型活动前,我们会请活动举办单位填写活动服务中心申请预约单,说明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参加人数。”海沧区非公企业党建活动中心主任潘素瑾说,活动结束后,中心还对活动内容作记录,并附上活动照片,中心2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共设施的安全保障、音响控制及活动秩序维持等日常管理。 同时,海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还成立同驻共建理事会,周边13家企业也加入进来,参与管理、服务。为解决党群中心开放时间和企业员工上班时间冲突的问题,中心还招募党员义工,提供延时服务。目前,中心已招募到党员义工、志愿者等30余人,中心工作日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9时30分,周末上、下午对外开放。 非公企业也有管理活动中心的“法子”。正新橡胶公司党组织成立了一支由14名党员组成的志愿管理队伍,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德资企业林德叉车公司对党员进行积分管理,安排值日表,市场部产品营销专员第二支部组织委员林建英专门负责健身房的管理维护,“我平时喜欢健身,就选择了这个岗位,做志愿者的同时发现了身边好多同事和自己有相同的兴趣爱好。” “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作为公益性活动场所,必须加以管理和维护,才能保障其持续运行。”厦门市委非公企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吴扬帆说,针对各类党群活动中心的自身特点,对各活动中心的管理模式还将进一步探索。 |
相关阅读:
- [ 06-10]“爱惜羽毛”是党员意识的缺失
- [ 06-09]三明:党员志愿者义诊服务下基层
- [ 05-30]远离会所,才能靠近群众
- [ 05-30]两道禁令能否刹住会所歪风
- [ 05-28]建瓯东峰镇大房村党员志愿者活跃在抗灾一线
- [ 05-28]华安搜救失踪台胞:党员冲在最前头
- [ 05-26]“制度的笼子”对监督者也不例外
- [ 05-21]三元:党员亮身份 群众来监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