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人民日报刊文介绍厦门非公党建经验:党员活动有阵地

2014-06-11 16:41:11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人民日报编者按:随着非公企业的不断发展,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但由于经费以及活动场所的限制,“有组织,没活动;有活动,没场所”的现象在非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

有活力就得有活动,有活动首先得有阵地。近年来,福建厦门市为非公企业广建党群活动服务场所,并对如何进行有效利用及管理维护作了探索。

有组织,还得有阵地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厦门市共有非公企业1.9万多家,非公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经济总量80%。截至目前,厦门全市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3584个,覆盖企业13563家,全市大中小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七成多。

党组织覆盖率提升了,党组织活动如何有效开展?厦门的现实问题是,1.9万家非公企业中规模以下企业有1.7万家,厦门寸土寸金,有些中小企业自身办公场所都十分有限,更谈不上拿出专门地方开展党组织活动。

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非公企业工委书记陈秋雄说:“由于活动场所受限,‘有组织,没活动;有活动,没场所’的现象在中小企业还相当程度地存在,这就造成党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党员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党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党组织的凝聚力难以发挥。”

为保证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厦门舍得花钱,建立起多层次的党组织活动阵地。于是,统一标准要求的首批10个“市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陆续建立起来。

各活动中心按照“七室两统一”的标准建立,设有会议室、工作室、展示室、电脑室、阅览室、谈心室、健身室,活动中心统一命名、统一标识,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同时,各活动中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特色活动场所。此外,厦门还整合街道、社区活动中心,向周边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免费开放。

除了组织出面建,厦门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已有美亚柏科、林德叉车、正新橡胶等近百家不同类型非公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依靠财政筹资建、支持企业自己建,厦门现已初步形成大小有序、错落有致、辐射面广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阵地群分布格局。

“按单下菜”,让阵地管用实用

活动阵地建立后,关键还得有效利用。厦门市级各活动中心结合各自区位及周围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特点,“按单下菜”,对各功能区进行个性化设计,提升活动中心的实用性。

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内,有一个能容纳140人左右的多功能培训室,每月第二个星期二晚上7点,培训室定期开办“党员夜校”,座无虚席。

在厦门,党组织挂靠在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流动党员共有3000余名,“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相比,这些非公企业内的流动党员高度分散,学习场地、学习时间、学习资料、所需经费难以保障。”厦门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书记程常建说。为此,中心开办“菜单式”选学的“党员夜校”。培训前,夜校请参训党员填写《党员夜校问卷调查表》,调查表请党员“下单”,请党员自选学习时间、学习课程,中心根据党员需求“照单选料”,筹划培训课程。上完夜校后,中心还请党员填写《党员夜校学习反馈表》,对夜校进行考评。

截至目前,“党员夜校”已举办75期,累计有8000多人次参加。在5月6日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夜校反馈表中,可以看到,该期综合好评率达95.38%。

厦门市湖里区的党员王小平经常光顾位于殿前街道的湖里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功能齐全。“中心设计得好,动静结合,如果想修身养性,我就会去5楼,那里有棋牌室、书画室、台球室、声乐培训室,还有专业老师定期上课,在那里我交了好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部分有实力的非公企业,也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走进主攻电子数据取证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美亚柏科,会被一大片“绿海”吸引,只要是公司的空地、走道,都种满了绿植,在公司顶楼,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这些都是公司董事长刘祥南专门设计的“党群绿色行动基地”,公司的3个党支部,有各自的责任区,由党员负责绿植的养护。

厦门市各类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的建立,让许多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企业本来就小,也没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场所,甚至连个转正宣誓的地方都没有。”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黄博说,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起来后,开展党组织活动正常化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