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孙绍振点评高考作文题:逻辑粗疏如此 实在令人扼腕

2014-06-08 16:53:25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是:“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对我省今年高考作文题,孤立地评价是很难到位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比较。首先是和本省去年的比较,其次是和其他省份的题目比较。

文/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著名学者孙绍振。(资料图)

 

昨日临考前,一名考生还在学习加深印象。(张淇辉摄)

【客观看待】

继承激发想象的优点 比去年的题目更开放

去年的题是顾城的一首诗,意思是:假如地球没有引力,人就会在天上飘浮;为了拒绝这种“自由”,诗人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去年的题目有值得称赞的一面。不但刺激了想象,而且在想象中揭示了矛盾。人为地球所吸引,是不自由的,飞向天空有了自由。留下的是如何生存的问题。苏轼就担忧过“高处不胜寒”的风险。如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论题就可能深化:虽然人还不能直接在太空生活,但是太空提供了电子运动的空间,因此才有了可以遥控的卫星,才有了汽车的定位器,才有了互联网,才有可能探索月球、火星的航天器等等。这个题目想象的空间很大,不但是情感的,而且是理性的。

但是很可惜,命题者对想象的伟大作用有些漠然,造成题目明显的有缺陷,那就是把诗人的结论强加给考生:为了拒绝这种“自由”,作者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为了现实,宁愿牺牲自由,这在顾城的作品中,境界是比较低俗的。当然,这样的思想不是不可作为命题的材料,但是用这样的思想去规定考生立论的题旨,就有点煞风景。考生还有什么空间自主立意,还有什么个性独特的发挥呢?前些年北京卷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与之表面类似,但是北京题把二者的矛盾摆在考生面前,并没有规定死说,为了脚踏实地,就要牺牲仰望天空的自由。

我省今年的考题,应该说,比去年开放。好处是并没有像去年那样把主题包含在命题之中,而是把不同的观感直接置于考生面前,让考生自己去确立主题。题干提供的材料,显然具有对立的性质,对立面的强大,有迫使考生作正反两面的思考的功能。这继承了去年的考题激发想象的好处,但开放的空间比较大,把题旨隐含在对立的、矛盾中。这样就有利于展开全面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考题显然有启发理性思考,具有议论文的导向性。这和近年来大多数省的命题的理性思维导向是一致的。命题特别提示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可能是考虑到目前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比较弱,不得已做出的一点妥协。这种妥协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有利于显示出区分度。

【明显疏漏】

“空谷”怎能联想到“悬崖”?题目有明显的逻辑疏漏

“空谷传声,说明由于空谷,回声比较响,这些都是成语词典现成的。所有这一切,都与悬崖并无更直接的联想,此题经我省精英教师反复推敲,而逻辑粗疏如此,实在是令人扼腕。”

今年我省的命题的理性导向是明确的,和许多省份的命题可谓异曲同工,不约而同。教育专家熊丙奇先生在新浪网上说,“把各省市的材料作文放在一起,不少给人似曾相识之感,比如广东和辽宁的高考作文,材料说的都是科技进步和人的关系,湖北、福建、山东的作文则都涉及看“风景”。这表明,在材料的提供上,出题者的思路还比较局限。”其实,熊先生此言还停留在从主题命题与到非主题命题的进展上,故拘于材料作文的视角上。近年高考作文命题,早已跨越了材料和话题之说,发展到从抒情散文到理性逻辑的导向上。熊先生所说的材料的“似曾相识”,恰恰不是缺点,而是同处于近年来与世界接轨的以理性思维为评注的历史潮流,而且并不雷同,风格各异,各有所长。

当然,我省的命题,并非十全十美。在语言上有明显的疏漏。“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逻辑就并不严密。空谷,有两重意涵,空,意味着无人,最切近的联想是幽兰,幽,与空相近。此外,还有空谷足音,空谷传声,说明由于空谷,回声比较响,这些都是成语词典现成的。所有这一切,都与悬崖并无更直接的联想,就算是联想到“悬崖”,那也是呈圆形闭合状。此等形态,如作桥梁,则毫无意义,如建栈道,则首尾相连,全无桥梁、栈道之交通功能。此题经我省精英教师反复推敲,而逻辑粗疏如此,实在令人扼腕。

引用名人名言的方法,今年难以切题

“严格的议论文,在思维方法上,和抒情的诗化是有区别的。此时的名言,要切题,就不能凭励志性的诗化的取胜,而是要有哲理的全面性。”

要知道要完全切题,最好是把对立的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作分析,顺理成章的是写议论文。题目的关键是,对同样一种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感。要展开立论进行阐释、分析、论证,就要有一定的论据。厦门中学中有一种流行的方法,那就是引用名人名言。这当然是一种操作很强的优点。但是,要切题并不容易。为什么呢?目前一线教师推崇的名言,往往是励志性的、抒情性的,而今年的题目并不是励志的范畴。去年顾城的诗命题,在情感上是强烈的,而情感和理性是一对矛盾,情感强烈,理性就不能不薄弱。情感逻辑以片面性为特征,如:出污泥而不染,是诗化的;但是,从严格理性观之,人的品德不受环境影响绝对化了,是片面的,因为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事实,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全面的。

严格的议论文,在思维方法上,和抒情的诗化是有区别的。此时的名言,要切题,就不能凭励志性的诗化的取胜,而是要有哲理的全面性。决定写议论文的考生在引用名言时,不但要有广泛的积累,而且要保持清醒。最好是引用比较具有哲理性的名言,例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味着“仁者不能见智,智者不能见仁”。然后,再作稍微理性一点的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如果在理性分析上自知不足,则可以回到感性上来,举一些感性的材料。这对议论文有所准备的某些考生来说,难度不是太大。另一种则思路是诗化的,悬崖是可以转化为通途的,如果以抒情为务,可以引用毛泽东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但光是这样,可能没有层次、没有深度,比较单薄。如果把悬崖和栈道桥梁矛盾展开分析,悬崖变成通途,不是像诗的想象中那样简单的。桥梁栈道有没有建造的必要?经济上是不是足够的投资和效益?有没有相应的科技?是不是有失败的可能?理性思维的客观性、严密性和主观抒情是不同的。

【孙绍振点评其他省作文题】

北京卷  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孙绍振点评:涉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分析和批判问题,意蕴比较深邃。

上海卷 穿越沙漠和自由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孙绍振点评:纯粹思辨的题目,不如北京题复杂深刻。

广东卷 胶片与数码时代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孙绍振点评:接触到现代化与前现代之矛盾,考核考生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的深度。

山东卷 开窗看问题

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到的是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

孙绍振点评:题目和我省的如出一辙,但是比较粗糙。“窗下一个画框”没有来由,而“有人看到雅,有人看到俗”也空洞抽象,所指不明。

湖北卷 山顶的风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孙绍振点评:好在议论的开放性,其不足乃是拘于日常经验,比较浅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