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厦门大力加快海洋强市建设 争创“海上丝路”枢纽城市

2014-06-06 12:56:44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乘风破浪的“厦门号”,独闯天涯完成全球海洋环行,成为全国人民心中一个敢拼敢闯的精神符号。图为“厦门号”在悉尼。

   核心提示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林雯 通讯员 许金练 陈建春 图/市海洋局提供)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活动主场定在福建,将围绕“建设海上丝路,联通五洲四海”主题,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2014年海洋日活动的总体思路是: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工作特别是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新形势下,2014年海洋日活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建设海洋强国的高度,大力宣传海洋事业的发展,弘扬海洋精神,广泛宣讲海洋意识,全面推进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生态、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极地大洋、海洋民生等海洋各个领域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形成全民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今年3月29日,2014南洋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高官、知名学者和业界人士聚首一堂,在“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下,围绕“地区一体化、互联互通、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议题深入交流探讨。论坛旨在充分利用厦门、闽南地区乃至福建省与南洋地区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经贸文化联系,为中国与南洋地区提供一个研商共同合作、共谋发展的高端平台,以全面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这也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厦门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明珠”,在与东盟国家合作时所具备的深厚基础。

在招商引资、海上合作和海洋管理等多方面,厦门与东盟国家城市素来往来密切。在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综合管理等多方面,厦门无疑走在福建省的前列。我们有理由相信,具备人缘、地缘和商缘优势的厦门,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版图中,将会是一个亮眼的“据点”。

加快海洋强市建设

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

厦门市副市长 倪超

国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厦门在这方面拥有区位、资源、科技等多项突出优势。去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1856.69亿元,增加值360.04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3%和13.1%。下一步要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年递增15%以上,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文化丰富和海洋管控有力有效的海洋强市,争创“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

 

厦门加快发展邮轮、游艇、帆船等高端海洋旅游项目。

   注重海洋产业发展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开发海洋生物工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和相关新型医药器械、诊断试剂,打造一批中试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国家级海洋生物医药制品产业基地;着力发展海水综合利用装备、游艇船舶制造等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提升远洋渔业水平,推广海洋遗传育种技术,打造海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培育渔港经济和冷链物流产业。

加快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按照“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目标,打造国际经济、贸易、航运、人才、信息的聚集区和两岸航运合作交流先行区;加快建设东渡邮轮母港,引进世界先进技术、领军企业和一流管理团队,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邮轮、游艇、帆船、滨海休闲、海岛生态游等高端海洋旅游项目。

注重海洋生态保护

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以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海岸、滩涂、海岛、近海、远海规划开发,实行无居民海岛的保护性开发。加快建立海域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实施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的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文昌鱼、中华白海豚等珍稀野生物种拯救工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加快推进海域岸线综合整治。加快高集、马銮、东坑等海堤开口改造和东、西海域清淤整治,完成海堤开口改造和2亿立方清淤整治任务。开展滨海湿地和海滨沙滩修复,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整治海漂垃圾污染,优化海岸、近海域环境,保护和节约利用岸线资源。

注重海洋科技研究

加强海洋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结合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建设,围绕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技术领域开展核心技术和重点新产品研究开发,每年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并促进产业化,带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壮大海洋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国家海洋学者”和“海纳百川海洋人才行动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美丽海洋建设的领军人才,加快培养和吸纳优质创业团队。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向企业流动及考核评价等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海洋清淤整治还厦门美好的海洋环境。  

科研人员进行海水中137Cs快速富集采样装置海试。

注重海洋管控管理

集约节约用海用岛。按照“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方针要求,进一步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建立规划约束引导机制,统筹开发岸线、海湾、滩涂、海岛、近海海域和海岸带资源,加强围填海计划管理,重点保障战略用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海和民生用海。

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强海洋渔业立法工作,完善地方海洋法规框架。提升海洋执法能力,探索建立四级联防联控体系,有效打击海上、岸线非法行为。加强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与渔业灾害应急管理和安全检查,确保海洋与渔业无重大事故。

注重海洋国际合作

提升国际影响力。强化PNLG秘书处运作,进一步扩大PNLG网络成员队伍,增加厦门在国际社会、学术领域、海洋事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继续办好厦门国际海洋周和APEC海洋部长会议等国际海洋盛会。

加强对台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台湾知名海洋生物、航运物流、船舶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等企业以及观赏鱼、水产品深加工、远洋渔业和冷链物流产业,深度对接台湾海洋与渔业产业转移,努力建设两岸海洋与渔业经济与科技创新合作的前沿平台。

厦门国际海洋周 产生世界影响力

风从海上来。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末,在鹭岛厦门,一场国际性的海洋盛事总是如约而至。

每年,来自40多个沿海国家和近20个几乎所有的涉海重要国际组织莅会,参加海洋周主论坛和其他论坛的代表超过2000人次;参加海洋周各项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超过10万人次,不少国外海洋部长甚至领导人莅会。已成功举办8届的厦门国际海洋周如今已有了三个重要的“头衔”——成为14个重要的海洋国际组织联合参与主协办的全球性海洋盛会;成为与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相媲美的世界唯一的海洋周;成为中国与世界海洋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提及东盟国家,就不得不提到在厦门永久落地的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秘书处。目前PNLG成员共有来自9个东亚国家的35个地方政府,极大提升了厦门与东盟国家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交流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的平台功能。

2011年成立的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多年来为APEC海洋国家展开头脑风暴、共谋亚太区域海洋合作发展提供了据点,下一站,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四届海洋部长会议即将在厦举行。不仅如此,厦门所在的福建海洋研究所开展的援外培训,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的海岸带综合管理培训班以及海洋三所承担的海洋管理国际培训,均使各国交流培训人员在借鉴中国海洋领域管理经验与实用技术的同时,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

一年一度的“国际游艇帆船展”、“海峡杯帆船赛”、“沙滩文化节”等品牌活动赛事轮番在鹭岛精彩上演。海峡两岸科技展示馆、海洋文化广场等项目拓展了市民的文化视野。乘风破浪的“厦门号”,独闯天涯完成全球海洋环行,成为全国人民心中一个敢拼敢闯的精神符号。

2011年11月3日“厦门号”承载着厦门特区的精神和建设成果在五缘湾起航。经过十个月的航行,勇敢的水手们经受住了狂风、巨浪、严寒和酷暑的考验,战胜了船舶受损、人员伤病等困难,在远离陆地数千海里,没有甚至无法接受任何外援的极端环境下,孤帆奋战,让悬挂五星红旗的帆船第一次沿着咆哮的西风带横跨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第一次绕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合恩角”,第一次沿着地球地理形状环绕地球一周,在蓝色的星球上铭刻了中国帆船的航迹,在中国航海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厦门海洋预报台工作人员进行水质监测。  

中国海监66、50船和直升机编队巡视东海。

海洋经济绘蓝图 海洋强市正崛起

今日的厦门海域,大型船艇穿梭于繁忙的黄金航道上,吊臂集装箱往来于热火朝天的港口码头之中……一幅欣欣向荣的海洋经济强市图景正在缓缓展开——在贯彻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过程中,一批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重大示范项目、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等依次上马。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制药、游艇邮轮、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厦门全市海域港口、旅游、生态的主体功能所占比重达到80%左右,港口航运、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步提升,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从2003年的94.6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360.04亿元。一个数字很能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厦门海洋经济建设水平——目前,全市每平方公里海域创造的海洋经济增加值达8100万元,远超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现代渔业建设和休闲渔业双管齐下,同步推进。种苗业、深加工和流通业取得提升,时隔多年重启的远洋渔业一举实现飞跃——厦门成立9家远洋渔业企业获农业部批准建造33艘远洋渔船,远洋渔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信贷辅助也已落到实处,我们有理由期待远洋渔业能创造更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海洋经济的迅猛提升,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厦门市委、市政府以及企业等各界在发展海洋产业时所坚持的前提共识。多年来,海域内实行全面退养,以沙滩、红树林及基岩等岸线为特色,以沙滩修复及湿地重构为重点,实施美丽海岸工程,曾厝垵、会展、天泉湾、同安湾西岸等一片老旧海岸“旧貌换新颜”——去年,全市共完成海域清淤工作量1850万立方米,完成集杏海堤开口330米的建设,马銮海堤开口240米的破堤建闸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从通过四桥一隧进入厦门的那一刻,您正在步入一个美轮美奂的国家级海洋生态公园,从五缘湾绵延至环岛路厦大白城,海堤开口、海域清淤、湾区综合整治以及对白海豚等海洋珍稀物种的保护等举措,为提升厦门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海洋,政府频频打出重拳。去年,厦门荣获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2012年,厦门市挂牌成立了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启动了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中船重工725所海洋材料环境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厦门海洋功能生物分子筛选平台、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海洋营养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五缘湾游艇展销平台、游艇研发生产基地和经济海藻资源化利用与深加工重点实验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建设和核心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引领了现代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厦门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五个用海”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海域资源的集约、节约和科学利用进一步加强。去年完成的东坑湾游艇码头B项目海域使用权拍卖工作,将游艇、帆船泊位的海域使用权出让纳入全市公共资源市场配置目录,开展用海招拍挂的市场化工作。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二级市场建设,探索抵押、出租、出资、转让运行机制,以提高海域使用效益,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同步新闻

厦门海洋经济增加值

今年力争实现再增长

为了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强有力枢纽,厦门正在不断充实自我,努力提升海洋总体实力。

今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海洋强国战略和习总书记关于海洋工作“四个转变”要求统揽全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国家和地方扶持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海洋与渔业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与发展后劲;加快海洋与渔业开发利用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美丽海岸线、魅力港湾、渔港港汊和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域;加快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努力在海洋与渔业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在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海洋管控向统筹兼顾型转变,引导社会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强海洋执法力度,构建和谐海洋、平安海洋,更高层次打造厦门海洋强市和美丽海洋,争当海西蓝色经济试验区的排头兵。

从更具体的目标也能看出厦门在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等方面所展示出的壮志雄心:

——海洋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争取2014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实现415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高于2013年两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明显加强。生态岸线、美丽港湾、港汊、渔港、海岛、沙滩、湿地等保护修复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争取完成16亿元,其中开堤建桥清淤13亿元,生态修复和避风港等建设3亿元。

——海洋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海域生态红线制度研究确立,近岸海域污染得到控制;养殖回潮有效控制,不新增;全面推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美好的愿景——到建国一百周年,厦门海洋经济富强,海洋生态文明,实现美丽海岸线、魅力港湾、港汊渔港、洁净海水,人海和谐、碧海蓝天,实现经济海洋、生态海洋、创新海洋、文化海洋、和美海洋全面高度协调发展,把厦门建成展示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样板城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