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郭航 厦门晚报讯(记者 朱俊博)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有很多孩子早早就收到了来自父母和长辈的各种礼物。有很多家长,正费尽心机想着为孩子准备什么样的活动,让他们过个快乐的节日。 我们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这份“礼物”或许有些沉重,它不能给孩子们带来欢声笑语,它甚至可能让很多父母感到愤怒。可是,这份“礼物”能让更多家长清醒,让他们思考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也希望父母们懂得如何真正的爱孩子、保护孩子。 【A 手机惹的是是非非】 智能手机送孩子 这个礼物或成祸害 警方提醒,家长不要给太小的孩子配高档手机 手机、QQ,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时代,孩子们也被“圈”了进来,中学生用高档手机的不少,甚至很多小学生也随身带着手机。也许,这个六一儿童节,就会有父母把手机当作礼物送给孩子。 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带上手机,才能随时了解他们在哪里、做什么,自己也比较放心。不过,他们或许想不到,孩子手中的手机,也可能产生“负作用”。 本报梳理了近年来几起与手机和孩子有关的案件,给家长们提个醒。 【案例1】 手机成“约架”工具,不认识“同伙”闹乌龙 通过手机“呼朋唤友”,成了孩子们习惯的事。几年前,一所学校初三年级的几名学生,就用手机干了一件“大事”:报复学长。 原来,他们在初二年时曾遭到初三学生的欺负,当这些“学长”毕业离校后,他们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于是,他们准备了棍棒和刀具,通过手机找个借口把几名“学长”骗了出来。混战中,有人误把其中一名学弟的手砍伤了。 事后警方调查时,受伤的“学弟”说,他们都是通过手机相互约来“打架”的,其中有的人相互不认识,可能是其他人把他误认为“学长”砍了。 ■警示 通讯工具,扩大了“交际群”。此类案件中,手机成为学生群体与外界联系的工具,而联系的对象除外校同龄人,还有社会闲杂人员。“只要打几个电话,打架的和凑热闹的都来了。”民警说,以前没有这么多学生拥有手机,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
相关阅读:
- [ 05-31]东渡口岸厦门进口儿童商品不合格率有增无减
- [ 05-31]龙海:留守儿童警营过节 体验边防警察的生活
- [ 05-31]杨岳杨益民与少年儿童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 [ 05-31]尤权与少儿庆“六一”勉励他们培养团队意识
- [ 05-30]儿童节普查,成人欠账知多少?
- [ 05-30]儿童用品日常监管更重要
- [ 05-30]狠抓玩具安全不仅要在“六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