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集美海边一渔民老人搞产业转型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2014-05-29 09:19:42吴在平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东海域退养第一人

老张的家,在集美侨英街道东安社区。从小,他就与村边那片蔚蓝大海结下不解之缘。

那时,大家都驾小船讨小海,生活自在悠闲;后来,人人都搞养殖,在地里挖个池塘,把海水引进来养虾养蟹。虽说都是农民出身,可老张的脑子却比别人灵光。他知道,池塘面积有限,要想提高产量得靠科技。当时,很多村民因为种苗投放过度,水中氧气不足,虾蟹存活量大降。老张第一个引进增氧技术,增加了虾蟹存活量,提高了产值。

靠着一手虾蟹养殖的好技术,老张赚了不少钱,头一个在村里盖起红砖楼房。

再后来,城市建设规模扩大,村里的土地被征用了。看着自己养殖虾蟹的池塘一个个地被填平,老张到海边来回踱步,对将来的出路感到一片迷茫。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海还有得靠吗?盯着眼前的这片大海,老张突然有了主意:吊养海蛎。

于是,他带着几位村民尝试搞起吊蛎养殖。因为深谙潮汐涨落的深度和时间规律,老张最初放养了3万多条,到年底就净挣了24万元。在老张的带动下,村民们大搞吊蛎养殖。几年后,许多村民富裕起来了,老张也成了养殖大户。

不过,老张也有忧虑:“养殖的人多了,海面上满满的泡沫浮球、网箱等,密密麻麻的,对海洋环境是个破坏,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2005年,厦门启动环东海域整治工程,东安村的6000多亩养殖面积在清退之列。

“辛辛苦苦好多年,大家一起搞起来的吊蛎养殖产业,转眼就没了。”老张说,当时自己心中是万分舍不得,但干部来动员了好几次,自己也觉得应该配合政府的工作,为大局着想。于是,他第一个响应号召,把他家的100多亩石蛎、海蛎养殖面积清理完毕。

“我还成了东海域退养第一人,成为先进渔民代表,上台接受市长的表彰。”说起这段往事,老张脸上挂满自豪。

风从海上来

浔江之畔,是故乡集美。

老张对海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退养后还是做着与海有关的梦。

“我们这些失地失渔的农民,上了年纪,既没有文化,又没有技术,给人家看大门还要排得上队。虽说政府按人口每人补偿了2万元,但交了社保、医保后,所剩无几。”说起渔民的生活,老张有些激动,“大家相信我,推我做代表,我是带头退养的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乡亲。”

养虾养蟹养海蛎,老张把靠海的文章都做得十分出彩。“可那些都已经过去了,人还是要不断进步的。”他说。几次事业的转折,培养了他不服输的性格,可他从来没想到,这次选择开发海上旅游,带领渔民转岗再就业,却让他在8年的奔波忙碌中走得如此艰难。

搞海上休闲旅游,厦门没有先例,老张也没有头绪。

一个人挎着黑包,开着那辆本田车,他一个一个地跑政府部门。渔船是捕鱼的,游船是载客的,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每个都要跑过去,申请、报批。几经奔走,老张发展海上休闲旅游的计划,得到了市、区的支持。

2006年,老张和几个渔民合伙,用自家的征地补偿款投资50万元,买了2艘游船,试着搞起海上旅游。当时,因为集美没有正规的码头,游船只能挂靠大嶝航运公司。

可游船没开几趟,不久便散伙了。“我这一辈子都与海打交道,每次都成功,我倒想看看这次是不是我老张能力不行。”执着的老张不想就此放弃,“这个项目应该有前途,可能我们不懂得做。”

于是,他自费到浙江、广东甚至澳大利亚等地学习考察,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国内有人做这个项目,一些国家很支持私人搞海上旅游。”考察回来,老张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但当时相关政策法规却是一片空白。

中央和省里的媒体报道了老张的困惑,呼吁当地政府支持。此事引起了厦门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2011年6月,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出台了《厦门市休闲渔业船舶试点实施方案》,老张的厦门环海湾休闲垂钓有限公司被作为试点,他的2艘旅游船再次下水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