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厦门派医生交流 ——专访中山医院开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现任米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蓬鹏 记者:到米林县医院,您如何做好援藏工作? 刘蓬鹏:去年7月,我刚到这家医院时,医院里没有麻醉师,内科医生还不具备手术的经验,有些设备像呼吸机、洗胃机等都没人会用,被闲置着沾满灰尘。因医院的设施不够,有一些手术做不了,造成病人少,医生接触正规医疗的实践也少。所以,我当时认为,对米林人民医院的年轻医生需加强长期的培养。 我与厦门市卫生局联系,建议开展医疗交流,要让这里的医疗设备用起来。根据米林县人民医院的实际需要,我联系厦门市卫生局定期派出医生,帮助培养这里短缺的医生。采取10天、3个月来一次等,不间断地进行业务交流培养。这一建议得到市卫生局的认可。 我担任副院长,分管医院业务,主要包括临床、看病、医疗技能、业务能力提高等。定期开展医院职工业务培训,是我的一项工作。我给他们上课,每月一次,已经上了6次,都是全院职工参加。通过讲课,让他们掌握最新的学术进展、临床知识。实际工作中,医生的医疗技术有所提高,在用药方面更加规范。 平时,我尽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在临床中传授经验。米林县旅游业较为发达,经常遇到游客摔伤、肠胃炎、高原反应等来医院,尽量做到让游客没意见;晚上,遇到处理不了的病人,如重症、疑难问题,医院医生都打电话叫我,我马上过来处理、指导。 记者:听说您是厦门市第一个80后援藏干部,您不是公务员,只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对援藏您是怎么想的? 刘蓬鹏:来米林,感到这里医院整体条件不如厦门,医疗人才也比较缺乏,只有提高医疗条件,群众的身体健康才有保障。我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市级医院的医生,只是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我明白即使有援藏经历,也不会对我有提拔,但组织上需要人才援藏,我还年轻,有技术,愿意吃点苦,这才是80后人才的价值。 争取资金破解“过桥难” ——专访厦门市公路局高级工程师,现任米林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邱云峰 记者:作为厦门交通系统第一名援藏干部,您是如何开展援藏工作的? 邱云峰:我是厦门交通系统第一个来援藏的,肩上的责任很重。到米林县的第二天起,我就开始投入工作,克服高原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困难,工作早已适应了,朋友说我晒得很黑,瘦了很多。 我是专业技术援藏,工作对口、顺手,到任后零过渡、融入快,注重发挥自身特长,以良好的专业管理技术水平,努力推动当地交通的科学发展,为米林县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入藏后,正值西藏雨季,公路损毁较多,我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下基层了解情况。深入进行实地走访、座谈研讨,我较全面地了解8个乡镇公路交通发展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县和局相关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援藏工作思路,优先建设涉及农牧区农民生产生活出行的道路交通;优先建设或完善能提高县域整体联通水平的道路;优先对旅游道路沿线安全隐患较严重的路段实施安保工程。 结合交通专项调研,第一个急需解决的交通援建项目很快确定——米林县扎绕乡吞布容村桥建设项目。这座桥穿过河,是吞布容村山里人出来唯一的通道,村民有200多人,雨季一到就成了危桥,它成了重点援建的第一个项目。项目确定后,利用厦门“九·八”洽谈会的时机回原单位争取项目资金援助,目前项目已完成全部前期工作,资金也已落实,投资150万元,预计9月下旬开工建设。 记者:听说您是厦门援藏队的第一位留学回国博士,来援藏后有什么体会? 邱云峰:一是多沟通。在工作上,我与领导、工作人员的沟通是经常性的。常聊看法,用建议的方式会被理解、接受。二是很融洽。原来以为当地会对援藏干部有分歧,没想到他们对我的工作很支持,氛围很融洽。我想,热情待人,积极工作,及时沟通,融入当地干部群众中,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制胜法宝。三是援对了。技术援助,能充分发挥我们专业人才的作用,帮助米林县做很多交通等方面需要解决问题的事。 |
相关阅读:
- [ 02-08]福州召开第七批援藏干部新春慰问座谈会
- [ 12-03]援藏干部邵育秦获提任侨办副主任
- [ 07-27]福建省援藏干部完成轮换
- [ 07-19]尤权苏树林寄语第七批援藏干部:有志而去 有为而归
- [ 12-28]福建2012年援疆援藏新安排实施援建项目116个
- [ 12-27]福建今年援助疆藏渝合同金额近200亿
- [ 10-05]福建省创新机制推动新一轮援藏工作
- [ 05-25]福建省援藏项目林芝地区中心血站竣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