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雪梅/文 陈巧思/图)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在厦门特区,有位农民出身的爱心助学企业家,他5月21日登上央视《公益的力量》,与著名主持人栗忠民畅谈人生经历与公益助学。他13岁因贫困而辍学,从打工时只有1500多元的工资起就参与爱心助学,直到今天。他,就是人称“最美助学哥”——叶保禄。
独特的公益经历感动央视
本期《公益的力量》——我要上学,邀请的嘉宾有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项目管理主任胡文新、知名影视演员姚懿纯,而主讲嘉宾是叶保禄。
叶保禄,出生于闽北政和的梨洋村,几起几落,永不言败,用初生牛犊的锐气和诚信的品质深耕市场,在其创业领域稳站福建鳌头,其开发生产的产品短短4年布局全国26个省市163个城市,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深受业界赞誉,这就是黎阳叶氏。
然而,作为首个登上央视《公益的力量》的八闽儿女优秀代表,央视衡量的标准并不是叶保禄企业的成功经营之道和巨大的市场份额。
该栏目组制片主任王美玲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节目组并不是以企业规模和捐钱的数额大小来评定和邀请嘉宾的,其考查核心是该企业家的公益方式、持续度和关注力及相应的社会影响、评价等。
王主任说,在全国众多的慈善家里,叶保禄很特别。他从小贫穷、10多岁父亲去世、早年辍学,却充满阳光爱心。从小时候帮助老师挑水、关爱村里孤寡老人,一路走来,即使没钱捐助,坐车也能让座的这种中华儿女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颂扬。
在《海峡导报》的倡议下与公益结缘
在录制现场,叶保禄与主持人栗忠民就公益助学的话题热烈讨论,谈起初衷,叶保禄历历在目。
2008年,叶保禄还是一个拿着月薪1500元的普通打工仔,此前他两次创业,在顶峰之时因外部原因而致事业跌落谷底,欠了100多万元的外债,他来到厦门从零开始,发誓东山再起。
也许是闽北人的豪爽仗义特点,叶保禄平时就对同事、邻居等十分关照,他们有困难总是毫不犹豫出手相帮,人缘很好。
2008年7月,他在《海峡导报》上看到一则向社会发出救助贫困女童的倡议,文章讲述了一个女童因贫困而辍学,叶保禄看到后立即从刚拿到手的1500元的工资里抽出500元,让一个老乡立即送去。
从那时起,叶保禄就开始了捐资助学的人生之路。尽管自己打工生活也不容易,但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相信凭借过往的经验,他一定会在特区重新站起来。
捐助43名贫困学子、3所希望小学
在厦门特区几年的辛苦后,叶保禄以闽北人特有的耐力和智慧,发现了商机,找到了第三次事业腾飞的出口。
再次的成功令叶保禄更加理性,也更深谙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群体的道理。从其捐资助学至今,叶保禄已累计捐助43名贫困学子,同时还捐助偏远农村三所希望小学,重建校舍、购买电脑、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定期看望学校里的孩子。
2003年起,叶保禄就从未停下捐资助学的脚步。他关注每一笔资金的具体流向、用途及合理性。他说:“我脚踏实地做企业,赚来的血汗钱我要看着它们干干净净地用在每一个孩子和项目上。”
福建漳浦女孩小娟(化名)从12岁起接受叶保禄的捐助,至今已经6年。如今,小娟已经顺利就读当地的幼师,很快就能毕业工作自食其力。
2009年,叶保禄去小娟家里探访时,看到小娟3岁起就无父无母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徒四壁的场景令人动容。叶保禄触景生情,难过之余当即承诺负担小娟的学费,并为其家里购齐生活设施。
六年来,他每年过年前都要去看望小娟和80多岁的奶奶。小娟长大懂事后,对叶保禄说,“您是我在这世上除了奶奶唯一的亲人,我以后会报答和孝敬您的。”
叶保禄资助过的学生,有考上国内名牌大学、有已经毕业工作的社会精英。他们来看望致谢时,叶保禄说:“我不需要你们的感恩,你们要为社会尽自己的力量,将来生活好了,希望你们把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造福社会!”
他还建立了爱心QQ群,不断开展助学活动。叶保禄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令人钦佩和反思的公益理念
多年的助学公益之路走下来,叶保禄仍在不停地思考:乡村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知识重要,还是素质重要?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在身体和心理上双向健康成长?
围绕这些疑问的,是叶保禄在现场讲述的一个个亲身经历的事实。
他常常不通知地到捐助的希望小学了解情况。有一次,他又突然造访该学校,他发现,捐助给学校的电脑和电子琴等设备都如最初一般,从来没有用过,只是作为摆设而已。
他知道,在潮湿的山区里,电脑一直没有开启,两三年下来就基本报废了。他很心痛,这样不仅浪费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没有得到现代化教学设施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没有通过现代化信息渠道学到更多与山外城市孩子一样的知识,很让人纠心。
此外,他看到这些农村小学的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遵循着过去老套的教学方法,缺少专业性。因为不懂电脑、电子琴等设备的应用,所以也无从教会孩子应用现代工具,这也十分令人遗憾。
再则,他以往来参观都被带着看教室,这次,他自己悄悄跑去看学校的厨房和学生宿舍。与崭新的教室相比,学校厨房简陋破旧,在阴雨天里,屋内冰冷还漏水不断。学生宿舍的状况也堪忧,四五个小学生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而那些所谓的床也都是用板凳组合在一起的。
看到这样的现状,叶保禄焦急万分,“孩子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吃不上热菜热饭,再多的电脑和教学器材买进来又有什么用呢?”
他深深知道,在中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山村小学,这是很普遍的现象,而他个人的能力则非常有限。
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公益助学理念:
一、做助学公益不能捐完钱就敷衍了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和社会要为自己捐的每一分钱负责到底。而最根本的,是要让这些留守在山里的孩子们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做助学公益不能光捐物品和设施,还应该同时配套教会乡村教师使用方法,使其正常应用于教学之中。
三、做助学公益还应定期组织年轻的院校教师和专业人才义务下乡支教助学,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带过去,培训乡村人才,让农村的孩子也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为此,叶保禄目前已经跟各院校联系和沟通,有望从今年9月起,大学志愿者们就能奔赴各地山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关注贫困孩子的教育,让这些孩子都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健康成长、实现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