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包多 末梢土方车企业,只能拿到一半“标价” “别看我有几十辆土方车,其实我是在为建筑企业打工。”这名老板说。 据他介绍,有竞标资质的没有车,有车的却没有竞标资质。一些项目开标后,几乎都是有资质的大中型建筑企业拿到标,他们很少有人自己有车队,而是把土方运输这一块分包出去。转了好几手,最后才转到土方车企业手中。在分包、转包的过程中,处在“末梢”的土方车企业,拿到的钱还不到开标时的一半。土方市场又是供过于求,车多,活少,相互竞争又激烈,多拉快跑就成为赚钱的手段。 他说,现在厦门已经出台新政策,要求中标的施工总承包方一定要将土方分包给申报入库的运输企业,但是现在还没有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实惠。 他给记者算了一下,现在市场的行情是10公里以内,一吨10元,一车若是按规定只拉8吨,那就是80元,而驾驶员一趟就要抽成20元,加上烧油、车辆维修、折损等其他费用,就赚不到什么钱了。所以就超载,有的超到200%以上,拉二三十吨,一趟两三百元,就可以多赚些。 除了多拉,还有少跑路,尽量就近找地方倒。正规一些的土方车企业还好,会运到消纳场去,一些不规范的土方车,则多会利用夜间执法薄弱时,偷倒到一些偏僻的地方。只要不被抓到,那就是赚到。 这名老板向记者透露,正常一辆土方车一年可以赚10万元左右,扣除罚款和其他开支,赚五六万元算是正常的。 “最大的原因还是利益驱动。”常驻市渣土办办公的交警代表吴亚章说,多拉快跑,这是土方车长期以来赚钱的门道。因为监管存有漏洞,尽管有交警部门查处,这些土方车长期以来仍冒险超载。相对而言,冒险超载赚的钱远高于罚款数额。 【为何难入库?】 业内人士“吐槽” 怕被管 正规拉土方,四车只抵超载三车的量 那名土方车老板说,土方车不愿意纳入监管平台的原因之一,是怕被管得太死,没赚头。即便是已入库的企业,虽然按要求完成了车厢切割,但现在有的又把车厢恢复了,不然竞争不过没有入库的企业。 “你正规拉,不超载,四车才能拉完,可人家超载,三车就拉完,你说对方要选哪一个?”这名老板希望,能有一个强制性的措施出来,让未入库的尽快入库,这样大家就能够处在一个平台上。同时,政府能够针对现有存在的问题出一个框架,让土方车企业主安心,不用整天担心被查。 主体杂 挂靠车和外地车多,部门管理各自为政 吴亚章说,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工地多,运输市场主体杂,村民购买多,挂靠多,外地车多,无资质的也多。以至于到现在,各成员单位、各区渣土办对到底有多少辆土方车还没有完全统计到位。这是造成土方车入库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亚章说,市渣土办的职能是组织、协调、督查,管理方面仍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司其责:如城管负责噪音扰民、乱倒等;安监站负责工地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公安部门负责查处超载、疲劳驾驶等;交通部门负责培训和证书核发、查处超限和非法营运等。对于个体土方车怎么纳入企业、外地土方车怎么管理、怎么督促渣土车车进入管控平台、怎么登记统计、出厂前怎么防滴撒漏生产、密闭苫盖怎么统一标准、怎么标准化运行等等,目前缺乏一套统一的法规,这也给工作带来一定困扰。 “现在还存在部门主义作祟的问题。”吴亚章说,有的成员单位不把市、区两级建筑废土砂石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看得很重,认为是临时机构,认为工作是临时性的,突击应付,能忽悠尽量忽悠,能推的推,能编的编,甚至对于职责分内的事不理不睬。 如何解决这一难点,吴亚章正在写一篇论文,快要结尾了,已长达1.2万字。他认为,要利用技术手段监管,实行准入化、源头化、户籍化、常态化管理,建立考评机制,完善法规规范,把土方车全部纳入监管管控平台,从工地、道路到消纳场,形成一整套监管体系。这不仅能够解决土方车超载超速、噪音污染、不按时间和路线行驶问题,还能解决建筑渣土乱倒的问题。 |
相关阅读:
- [ 05-21]厦门巨量渣土去哪儿了 一船建筑废土15秒倒入大海
- [ 05-19]同安两辆土方车因雨天路滑相撞 一男一女受伤被困
- [ 05-13]杏林大桥上土方车刹不住 刮擦隔离带后三车连撞
- [ 05-10]厦门:超载土方车一路撒石清扫路面得动用铲车
- [ 05-10]厦门一土方车倒车撞倒电线杆 引发周边局部停电
- [ 04-29]长泰:土方车失控撞倒围墙 司机遭砖头掩埋
- [ 04-26]厦门:两辆土方车追尾 后车司机被卡住不幸身亡
- [ 04-24]厦门土方车行驶途中自燃 三声巨大爆裂声吓坏路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