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升级版防涝规划有望今年出台 将全面提高防洪排涝标准

2014-05-16 08:04  陈思亲 黄智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5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思亲 黄智敏/文 叶允平/制图)道路治水、通道防护、城中村防水……一系列全面推进的治涝措施虽然囊括多个层面,但究竟能否解决内涝顽疾,防止大水再度复发,仍然需要考验。

不过,厦门有望于今年出台新的防洪排涝标准,导报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和市政部门获悉,目前,由规划局制定的新版防涝规划和方案已经完成,目前正报市政府审批。

新的规划除全面提高了全市防洪排涝标准外,还对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设施和工作提出更高指标,并制定了详细实施细则。同时,厦门也在逐步借鉴国外城市的先进治涝经验。

尴尬现状治涝只重“点”未成体系

仔细观察去年开始的一系列治涝措施,不难发现,不管是道路积水还是地下通道,都属于涝情发生后的应急手段,由于台风季尚未到来,其效果如何仍然“成谜”。“目前只能根据排查情况,进行点上的应急整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执行。”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包括湖滨南路垫高工程在内,这种修补性的治涝方式存在很大变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减少积水,但却绝对不可能彻底解决内涝。

这位负责人说,一方面,地下排洪沟在当初建设时标准就偏低,且工艺较为落后,而在近些年的城市扩张中,排洪沟已慢慢发生“病变”,除了淤积严重外,还变得又绕又破,难以进行大翻新。另一方面,城市水泥路面的增多和天然蓄水池等“海绵体”的减少也成为难以逆转的“硬伤”,种种因素都导致目前的一系列治涝措施仍然“治标不治本”。

“目前厦门城区的防洪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很难应付一次又一次的暴雨考验。”该负责人说,要取得更大成效,必须有更高更统一的标准,进行一次系统的全方位内涝“手术”。

更加智能建内涝联动预警系统

今年厦门两会上,九三学社厦门市委提交的提案《关于建立厦门市城市内涝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议》备受关注。

提案指出,在对全市易涝点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内涝自动监测网,建立多功能、全方位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成预报精细、传递高速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力争预警信息覆盖面达到100%。

导报记者了解到,在东京和青岛,这样的预警系统已经十分完善,在暴雨来临时可全城联动,迅速响应。这一举措也有望在厦门实施,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商议,打造一个降雨和道路交通联动的智能预警系统,以提高暴雨来临时,全市交通的疏散能力,而提案中建议的自动智能监测网,也有望于今后逐步建立。

更高标准新防洪排涝规划正报批

一个好消息是,从今年开始,新的防洪排涝标准有望出台。导报记者昨日从规划和市政部门获悉,去年几次暴雨过后,市规划局就开始编制更高标准的防洪排涝标准。

目前,这个全新的规划已经完成详细的方案编制,正在报批中,有望于今年正式出台。市政部门相关人士昨日透露,新的规划将目前厦门20年一遇的防洪排涝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并且进行超前规划,以对60年、70年甚至更强雨量预留空间。同时,新的标准针对排洪沟、雨水管、地下通道、学区道路、地下车库等方方面面,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标准和执行细则。

不过,由于方案还未正式通过,具体的细节目前还不方便公布,但导报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去年,在新的防洪排涝方案还未制定时,出于应急考虑,规划局已率先试行了一份建设项目排水防涝能力规划指引,从中或可窥得新规划一斑。

根据指引,雨水管道建设要采取国家标准上限,新城区防涝设施在建设时必须采用高标准,而旧城区虽已定型,但雨水管也要逐步改造,而重大地下项目则要采用50年一遇或以上标准。

同时,对于地下车库、下沉广场等项目,入口处室外场地平面要高于周边道路20厘米以上,车库入口则要高30—50厘米以上。对于地下通道等,周边需设截留管沟,内部排水系统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通道两侧挡水墙和入口坡顶应高于外路面50厘米以上。而在今后的城市开发中,还必须增设蓄水系统,新建道路可渗水地面比率不低于40%。

柏林“蓄水池”

提起“治水”,德国的先进经验早已为世人称道,市政部门相关专家介绍,以柏林为例,新建的小区楼顶必须铺设草坪,而老旧小区里则采用自制过滤和收集雨水装置,除了防涝外,还能用于洗衣、冲厕、浇水等。

而在厦门,这一做法最为实际,也相对比较容易实现。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在酝酿这一想法,有望于今后慢慢实施。

城市海绵体新规划借鉴美国城市渗水系统

在美国,同样有不错的治涝经验。国际著名水文气象专家林炳章介绍,美国一些城市十分注重“软化”,在丹佛,一些小区内的闲置地块,就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平时是市民休闲公园,暴雨的时候就可蓄水。

而这一理念,已经在厦门新的建设项目排水防涝能力规划指引中得以体现,其明确指出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设施,并增加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把厦门打造为“海绵城市”。

东京“蜘蛛网”岛内外排洪沟将建信息档案

拥有超强排涝能力的东京,也有许多为人称道的治水“妙招”。导报记者了解到,东京地下管道分流系统十分发达,并有专门的下水道局负责城市排水建设,同时,每条管道数据在网上都清晰可查,包括位置、深度、尺寸等,并建立起管理和维护常态机制。

而这一严密的地下排洪沟“蜘蛛网”管理机制,也将在厦门逐步实现。导报记者昨日从市政部门获悉,在清淤过程中,市政人员已大致摸清岛内外主要排洪沟的情况、走向、断面等详细信息,并一一记录,接下来,市政部门将借此建立一个完整的排洪沟信息档案,以和东京一般,通过这个系统建立排洪沟常态化管理和维护机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