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82所公办中小学全部通过市级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张天骄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昨天早晨,一群又一群初中生,迈着欢快的步伐,走入挂着“厦门第一中学翔安分校”校牌的内厝中学的大门。这些幸运的农村娃,正享受着岛内名校的优质教育。 在翔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曾经被公认为教育薄弱区的翔安,这些年在教育事业上划出了一道闪光的轨迹:2007年被授予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区”,2009年被授予省“教育工作先进区”,2012年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评估。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让这里又绽放出新的教育之花。翔安区率先在全省实现“班班通”全区中小学全覆盖,率先在全省成立首个区级公募教育基金会,率先引进全市首个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小学教师,率先在全市实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进公办校。今年,翔安将投入约1.08亿元的教育经费,用于中小学校园建设。 加大投入 力促教育公平均衡 在农村脱胎换骨而来的新城区,如何发展义务教育?翔安区给出的思路是,必须坚持“教育发展城乡一体化、教育质量管理优质化”。现在,该区义务教育阶段82所公办中小学全部通过市级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 翔安区深知,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离不开“投入”。仅去年,翔安就投入3500多万元用于24 所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回头看”工程建设。对教育各项工作优先受理、主动办理,已成了翔安上下的一个共识,无论是经费支持、师资配备,还是控辍保学、学校安全,该区各级各部门正在不断形成强大合力。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短短几年的时间,翔安区的义务教育跨出了惊人的一步。现在,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等与内厝中学、新店中学、实验学校等已实施紧密合作办学,委托厦门六中、五缘实验学校管理新圩十年一贯制学校,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捆绑评价、合作共赢”的城乡教育协作机制加速建立。 在翔安,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弱势人群是一个重要着力点。正因为一点一滴的关爱,翔安当前“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高达98.51%。与此同时,近三年,翔安共发放各类助学金3952万元,贫困学生100%获得资助。 |
相关阅读:
- [ 05-13]南京航天管理干部学院招生简章
- [ 05-12]福建师大附中自主招生考试:作文考查价值观
- [ 05-08]厦门鼓浪屿钢琴学校今年计划招生80人
- [ 05-06]厦大今年恢复国防生招生 继续面向厦漳招走读生
- [ 05-06]上海交大公布本科招生方案 多项新计划引关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