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吴耀东)昨日本报报道读者通过气象谚语先于气象部门做出预报的故事,并向市民征集闽南气象谚语。昨日,本报的热线和微信微博平台就接到数百条读者提供的谚语,此外还有读者推荐“气象民谚”达人、被乡亲们称为“陈半仙”的灌口老农陈福气。 昨日,记者来到灌口镇双岭村,拜访“陈半仙”,老陈果然不同凡响,随口就能说出一箩筐的天气民谚,还能准确用于天气预报。让我们来听听老陈怎么破解天公的秘密,怎么破解民谚和天气之间的对应关系…… 【忆往昔】 一条黑云,预测台风 ——“天顶出青葱,三日就歹康” 老陈之所以被称为“陈半仙”,与他的“赫赫战功”有关。早在1973年,老陈就打响了“第一炮”。 老陈告诉记者,那是1973年6月28日,他发现天空出现一条浓黑色的卷云,联想到“天顶出青葱,三日就歹康”的农谚,就赶紧通过村子里的广播,提醒村民抢收成熟的早稻,果然几天后台风登陆了厦门。老陈介绍,那次台风气象台没预报到,集美区损失很大。 老陈向记者解释,所谓“天顶出青葱,三日就歹康”,就是指天上出现青龙卷云,接下去就会有极端天气出现。在老陈的天气记录本上,记者看到,去年的9月19日一栏备注“早上出青葱3条”,9月22日“19号台风‘天兔’在汕尾登陆”。 老陈曾担任了38年的气象员,他手里有一大摞资料,包括灌口历年的日温度、湿度、降水等数据。后来不当气象员了,他回家在院子里,放上百叶箱,立上雨量筒,把气象哨所安在了自家,继续收集数据,义务为村民预报天气。 昨日下午两点,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老陈突然不说话就跑到院子里,打开百叶箱——原来是时间到了,他该记录数据了。靠着这些数据和气象民谚,老陈向村民提供了不少准确的“情报”。 去年11月底,村民老刘给他打电话咨询,这个冬天会不会“烂冬”(指冬天降水多),会的话他就要早点收稻子。民谚说:“八月初八落(下)雨,大落大旱,小落小旱。”老陈查到去年八月初八有降水,再结合物象天象,告诉老刘不会,老刘因此又拖了20天左右,等稻子熟了再割。 【看未来】 连日阴雨,或将持续——“雾收不起,细雨不止” 针对今年的天气情况,老陈也通过民谚向记者解读了一番。 “冬至在月尾,欲冷正二月。”老陈说,去年的冬至是农历11月20日,故而今年的正月和二月果然平均气温比较低。 “雨淋状元灯(指元宵节),日晒清明种。”老陈介绍,今年的元宵节有降水,清明节当天果然天气晴朗。 “清明在三月,冷死插秧夫。”今年的清明节是农历三月初三,根据老陈的记录结果,今年的四月上旬平均温度比往年低了两三度。 针对近来的连日阴雨,老陈认为,阴雨天还会持续下去。“雾收不起,细雨不止”,老陈说,最近的天气一直雾蒙蒙,雨还会下下去。“一滴雨一个泡,有雨还在后头”,老陈介绍,前几日下雨的时候,他观察到雨滴到地上,水泡很大,说明后续还会有大雨。“久旱必久涝”,由于去冬和今春的降水都偏少,所以这次的雨季会比较长。 老陈说,今年的初雷只有一声,根据农谚“一雷干,二雷旱,三声四声雨水多”,说明今年总体会比较干旱,因此尽管这次雨季长,但雨量不会像去年那么大。由于今年秋冬连春旱,他提醒要注意极端天气,注意旱涝灾害的出现,根据老农的说法“霜多台风降”,今年冬天10天有霜,台风应该会比较多,比较强。 【闽南民谚】 市民提供的谚语很多,本报先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它们和判断晴雨有关,和雷电背后的秘密有关,也和温度升降有关,供读者参阅。 晴雨类 ●云交云,雨淋淋。 很大的云层相交在一起,就很容易下大雨。 ●芒种雨,无干土。(另一个版本: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铺。) 芒种季节的雨下不停(没有干土)。 ●日出遇乌云,无雨天必阴。 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遇到乌云,天气以阴天为主。 雷电类 ●六月一雷压九台,无雷九台来。 就是六月响雷就不刮台风,没有雷就会有很多台风。 ●六月陈雷田必裂,七月陈雷倒厝宅。(另一个版本:六月响雷田裂开,七月响雷损屋宅。) 六月响雷不下雨(土地必定会开裂),七月响雷会下大雨。 气温类 ●没吃五月粽,破由(棉袄)不甘放。 没有到五月初五,天气还没有真正热起来,破棉袄舍不得去掉。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霜。 春天有雾会下雨,夏天有雾天很热,秋天有雾凉风习习,冬日有雾易下霜。 |
相关阅读:
- [ 05-14]天气太热羊驼当街理发做美容 摇身一变成萌主
- [ 05-14]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好做法
- [ 05-13]漳州天气:晴雨交替五月天 冷暖空气拉锯战
- [ 05-13]本土谚语准确预测天气 网友赞闽南气象谚语果然很神
- [ 05-12]福建本周将出现持续强降水 局地伴有强对流天气
- [ 05-12]美国中西部天气怪异:暴雨降雪冰雹龙卷风齐袭
- [ 05-14]厦门:天气太热羊驼当街理发做美容 摇身一变成萌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