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 带您走近几个节水典型,了解他们的节水秘诀
深挖节水空间,加大节水力度,探寻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是建设“美丽厦门”的重要举措之一。 编者按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是厦门地理特色的生动写照。然而厦门却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2013年水资源总量13亿多立方米。以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58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的绝对贫水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00立方米的界线,城市自来水供水量的近80%依靠区域外调水。 长期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水环境建设、水环境治理和节水工作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重点,不断深化城市节水工作,为厦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2011年至2013年,我市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持续下降,分别是:18.97吨、16.83吨、11.00吨。2009年,我市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去年又顺利通过了四年一次的复查。 今年的5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宣传主题是“全面推进城市节水,点滴铸就生态文明”。今天,本报首先带您了解我市不同行业的节水典型是如何节水的。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梁辰 图/记者 郑晓东) 【工业企业】 华夏电力 抓大顾小换来“双减半” 火力发电属于高耗水行业,然而,去年一年,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了发电综合耗水率及总耗水量“两个减半”的目标。从稍优于参加全国300MW机组能耗指标竞赛机组的用水平均水平到接近前十水平,全年供水量比上年度减少了100万吨左右,可节约成本100多万元。能够如此大幅度地减量,是有何节水秘诀呢? “只有管住用水大户,同时又在细节之处点滴节约并持之以恒,节水才能落到实处。” 华夏电力发电部节能专工周琼芳说,抓大顾小就是既要抱西瓜,也要捡芝麻。“大”指用水大用户及重点的用水区域,“小”指小的用水设施和点滴节约用水。 “大”的方面,华夏电力对全厂工业水用水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用水量偏大的设备及系统,采取了相应的回收方案及措施;加强了对东瑶供水管网、消防管网、工业水管网定期查漏,及时消漏;加强工业废水系统、膜处理回收系统设备的运行及维护工作,出台废水回收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回收水量。 “小”的方面,华夏电力加强了底渣系统维护力度和缺陷督查,加强一、二期渣系统各水池水位控制及溢流情况现场检查,在二期脱水仓沉浆池溢流口加装围堰,并设置一条20公分高的挡水坎;同时,加强对各工业水用户用水情况的统计工作,并将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尽量减少工业水的耗量,如:区分好不同保洁队伍交叉的卫生保洁范围,协调好不同保洁队伍交界处的卫生保洁顺序,协调工业卫生队伍保洁秩序、提高清洗质量、减少重复清洗,节约了大量的工业水。 【学校】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污水处理后用于路面清洗 学校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废水,若能通过处理将其重复利用,将实现“变废为宝”。“厦门市节水型单位”——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就在中水回用方面加大了力度。 校园建设初期,学院注重节水“三同时”,即,将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特点,在所有学生宿舍安装了带有远程抄表功能的水表,无需入户查询即可了解学生用水情况,并通过在每个用水区域安装监控表,使每个用水点拥有独立的水表计量,管道一旦出现漏水,可立即发现处理。同时,学院公共场所卫生间均选用节水型器材,包括快开式节水型水龙头、脚踏式按压式大小便槽冲水,有效节约了学院公共场所的用水量。 2009年,学院投资将近2000万的污水处理站及中水专用管道投入使用,处理后的中水主要作为绿化、景观、路面清洗、公共卫生间冲厕用水,使学院的污水排放量基本为零,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作为厦门市高校中较早拥有中水系统的学校,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现每天可节约用水1200吨-1300吨左右,按照学院的办学规模计划,未来每天可以节约用水1300吨-1500吨左右,从真正意义上将节水工作落到实处。 【公共机构】 湖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制定节水规章制度 红外线感应水嘴,洗手台上的温馨提示……在湖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许多细节都能让您感受到“节水”的字眼。 作为负责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职能部门,湖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大力倡导厉行勤俭节约,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区公共机构用电、用水、用油的管理,从自身做起,发挥了公共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2014年3月该局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评为“国家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据了解,该局把“节约水资源,减少单位的行政开支,提高广大干部职工节能降耗意识”作为节水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制度、管理、技改和宣传上做文章,坚持“四位一体”抓好节水工作落实。 比如,该局成立了区公共机构节水工作小组,设置项目节水分块管理负责人,把行政中心节水工作划分为6块,包括办公楼节水、绿化养护节水、施工节水、维修节水、保洁节水和节水宣传。先后制定了《水电管理办法》、《水电维修管理办法》、《节水管理规定》、《节水、节电巡视巡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 在日常节水管理方面,通过及时维修损坏的供水管网和设施,防止“跑、冒、滴、漏”浪费现象发生。同时,依据有关标准配备和管理用水计量器具,建立完整、规范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重点加强食堂等重点耗水部位的用水监控。控制公务用车清洗次数,积极倡导用容器接水擦洗,减少浪费。 【人物声音】 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 边经卫: 加大水资源综合利用 厦门水资源非常匮乏,高度依赖客水(九龙江)。但厦门位于九龙江下游,若上游受到污染,对厦门市民的饮水安全会造成很大威胁。同时,远距离送水也增加管道运输费用等。因此,如何从自身做起,深挖节水空间,加大节水力度,探寻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是建设“美丽厦门”的重要举措之一。 首先,各行各业都应该树立节水意识,比如加大循环水的利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对设施进行改进等等。特别是我市一些工业企业、酒店这类的用水大户,他们还有很大的节水空间。在日本,酒店里洗浴用水大多进行回收再利用,经过处理进入用户管道系统,用来冲洗马桶等。 在雨水回收利用方面,厦门还没有真正做起来,但这也是潜力很大的一块。比如现在一些新建楼盘在开发时已经注意在小区里建设集水井,小区雨水可以汇集、沉淀再利用,用于小区绿化、马路冲洗等。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减少雨水对管道瞬时冲击导致的管道溢流。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 许勇铁: 提倡一水多用重复使用 省水不等于节水。开源节流,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才是节水的根本之道。如,降低管网漏失率,使用节水型器具,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我们提倡一水多用、重复使用。尤其是工业用水,当重复利用率达90%时,一吨水可以当10吨用,大大地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7%,虽然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但仍尚待提高。 水是自然资源,国家《水法》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应当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2014年,纳入我市计划用水管理的非居民用水户为6148个(表户)。用水单位应将定额指标落实到每个生产部门和环节,实行节奖超罚。 在水量平衡测试方面,厦门目前已开展了700多家(次)。取得良好效果,每年节约的水量可达700多万吨。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 张剑鸣: 逐步提高中水利用率 厦门在中水回用方面是起步比较早的,但目前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一方面是配套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大;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市自来水价与中水的价格相差不多,用户对这些污水厂处理后的尾水还心存顾虑,使用意愿不够强烈。 从用途上讲,这些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废水主要用于绿化浇灌、马路冲洗,部分高校作为景观补水。但也还有很多用途可以拓展,比如作为内河水体景观喷泉,工厂设备洗涤。厦门还有冷却水用量比较大。 目前,大的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排放标准均达到一级B,通过环保的排放标准,下一步计划逐步提高标准到一级A,这样尾水的清洁度会更高。此外,还要多建设一些管网,方便将中水输送到需要的用户。另一方面,我市一些电子工业企业用水量很大,有的一天甚至达到2万吨的用水量。如果企业内部能兴建污水处理厂,就能大大减少自来水的供应量,这也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链接】 构建城市自然排水系统 让雨水变废为宝 “厦门要大力倡导节水,应注重对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朱木兰教授说,厦门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岛内用水80%以上来自九龙江外调水。另一方面,厦门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1400毫米,仅以岛内城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计算,岛内城区年总降水量就达1.8亿立方米,相当于41座湖边水库的蓄水量。但目前这些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绝大部分直接排到海里,被白白浪费掉,十分可惜。 对此,朱木兰提倡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这种新型的城市雨水管理与利用策略,其基本思路是通过综合采用蓄流,渗透,过滤和蒸发等方式来减少城市暴雨径流量、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以及去除雨水面源污染。 朱木兰说,在厦门的新区建设与旧城改建中,可借鉴欧美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做法,推行建设LID型绿色街道,绿色小区。雨水降到地面后,不是通过雨水口直接流进排水管网,而是流入道路两边的低洼绿化带,阶梯状渗/蓄水池,或流入小区中的雨水花园,绿色渗透浅沟,雨水经土壤过滤后下渗补给地下水,来不及下渗的雨水则暂时蓄起来,超过设计蓄水位再通过溢流口或排水管导向别处进一步渗透,从而形成一套自然排水系统。 “这种基于LID策略的自然排水系统的关键组成是人工改良土壤与植物,设计要点是准确的水文计算,所设计的低洼绿化带,渗/蓄水池,绿色渗透浅沟,雨水花园等要能保证积水在24-48小时内渗入地下,以免蚊虫滋生。”朱木兰介绍说,LID技术措施不需要大块的土地资源就能将雨水径流的大部分留在原地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变雨水为资源。而且还能结合景观设计对面源污染进行处理。使开发后的都市水文循环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状态,使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排涝,水源储备(地下水),水污染控制及环境美化结合起来,造就一个景观、生态、安全、资源有效利用的生活环境。 【他山之石】 日本 1980年日本建设省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1988年成立 “日本雨水贮留渗透技术协会”,并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 德国 建立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采用简单的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便可用于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在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方面,小区沿着排水道建有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水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
相关阅读:
- [ 05-10]内蒙古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列入地方领导重要考核指标
- [ 04-30]合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用水超标限期整改
- [ 04-30]北京阶梯水价进入倒计时 增收主要用于提高水质
- [ 04-30]北京居民水价明起5元/吨起步 洗车行业每吨160元
- [ 04-26]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形成漏斗区约1000平方公里
- [ 04-21]北京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 [ 04-18]涨价折射北京水资源短缺之痛
- [ 04-18]聚焦北京水价上涨:调价或难解“京城之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