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构建城市自然排水系统 让雨水变废为宝 “厦门要大力倡导节水,应注重对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朱木兰教授说,厦门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岛内用水80%以上来自九龙江外调水。另一方面,厦门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1400毫米,仅以岛内城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计算,岛内城区年总降水量就达1.8亿立方米,相当于41座湖边水库的蓄水量。但目前这些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绝大部分直接排到海里,被白白浪费掉,十分可惜。 对此,朱木兰提倡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这种新型的城市雨水管理与利用策略,其基本思路是通过综合采用蓄流,渗透,过滤和蒸发等方式来减少城市暴雨径流量、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以及去除雨水面源污染。 朱木兰说,在厦门的新区建设与旧城改建中,可借鉴欧美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做法,推行建设LID型绿色街道,绿色小区。雨水降到地面后,不是通过雨水口直接流进排水管网,而是流入道路两边的低洼绿化带,阶梯状渗/蓄水池,或流入小区中的雨水花园,绿色渗透浅沟,雨水经土壤过滤后下渗补给地下水,来不及下渗的雨水则暂时蓄起来,超过设计蓄水位再通过溢流口或排水管导向别处进一步渗透,从而形成一套自然排水系统。 “这种基于LID策略的自然排水系统的关键组成是人工改良土壤与植物,设计要点是准确的水文计算,所设计的低洼绿化带,渗/蓄水池,绿色渗透浅沟,雨水花园等要能保证积水在24-48小时内渗入地下,以免蚊虫滋生。”朱木兰介绍说,LID技术措施不需要大块的土地资源就能将雨水径流的大部分留在原地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变雨水为资源。而且还能结合景观设计对面源污染进行处理。使开发后的都市水文循环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状态,使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排涝,水源储备(地下水),水污染控制及环境美化结合起来,造就一个景观、生态、安全、资源有效利用的生活环境。 【他山之石】 日本 1980年日本建设省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1988年成立 “日本雨水贮留渗透技术协会”,并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 德国 建立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采用简单的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便可用于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在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方面,小区沿着排水道建有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水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
相关阅读:
- [ 05-10]内蒙古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列入地方领导重要考核指标
- [ 04-30]合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用水超标限期整改
- [ 04-30]北京阶梯水价进入倒计时 增收主要用于提高水质
- [ 04-30]北京居民水价明起5元/吨起步 洗车行业每吨160元
- [ 04-26]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形成漏斗区约1000平方公里
- [ 04-21]北京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 [ 04-18]涨价折射北京水资源短缺之痛
- [ 04-18]聚焦北京水价上涨:调价或难解“京城之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