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处理流程 1 居民自行分类 居民在家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成“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别投放到楼道口的分类垃圾桶中。 2 保洁员收集 保洁员将“干垃圾”、“湿垃圾”集中后,分别运送至小区附近的清洁楼。 3 清洁楼打包 清洁楼对“干垃圾”、“湿垃圾”分别进行打包,通过运输车辆送至岛内后坑的垃圾分类处理厂。 4 垃圾分拣中心进一步细分 “干垃圾” 分成可回收物、可燃物和不可燃物。 可回收物可进行资源再利用。 可燃物如树枝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作燃料。 不可燃物如渣土、建筑垃圾等,以及“湿垃圾”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剩下的残渣送到后坑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中转。 “湿垃圾” 在有机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进入发电机组,成为发电原料。 5 填埋残渣 大型垃圾集装箱牵引车将充分利用后的垃圾残渣运送到位于翔安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殷磊 通讯员 李文林 图/记者 陈立新)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避免“垃圾围城”现象出现的重要手段,更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部署的实践与要求。根据市市政园林局制定的《厦门市2014年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今年厦门市在思明、湖里、海沧三个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试点小区要实现垃圾收、运、处理全程分类。目前,试点工作已经有序展开。垃圾分类之后,生活垃圾的“命运”有了怎样的转变?近日,本报记者在试点小区追踪干湿垃圾的收运、处理全过程,尝试在它们的“旅途”中寻找答案。 投放
在家分好类,投入相应垃圾桶 垃圾桶“干湿分离”,方便居民分类投放。 地点 分类垃圾桶 主角 海沧兴旺广场居民林阿姨 时间 上午8:05 海沧区的兴旺广场是厦门市首个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全程分类的居民小区,今年1月起,小区全面从源头上对居民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在运输的过程中也实现“干湿分离”。林惠梅阿姨就是这个小区的住户,她还是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小组的成员,不仅自己自觉做好垃圾分类投放,还经常向邻里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 5月5日上午8时左右,记者走进林阿姨的家。她家不大,但是干净整洁。家里放了两个垃圾桶。客厅茶几旁边摆着一个垃圾桶,已经快满了。记者看了看,里面装有空酱油瓶、打扫出的灰土、废弃的塑料袋等杂物。还有一个垃圾桶放在厨房,这个垃圾桶有些特别,桶口装有滤框。剩饭菜倒在滤框中,菜汤滤到了桶里。原来,林阿姨家平时吃剩的饭菜,没有直接丢弃,菜渣都被留了下来,用来沤肥养花,只有鱼刺、骨头、水果核等垃圾才会拣出来,专门装进一个垃圾袋中。记者注意到,林阿姨家的5盆花长得格外茁壮。 在林阿姨家的阳台上,一字排开了3个纸皮箱,分门别类地装着各种可回收废品:铁质易拉罐一箱,铝制易拉罐一箱,报纸、纸皮装一箱。林阿姨说,她家每个月卖这些废品可以收入40多元。 早饭后,林阿姨拎着厨房和客厅的两袋垃圾出门了。她家楼下的楼梯口放着两个蓝色塑料桶,足有半米多高,分别标示着“干垃圾”和“湿垃圾”。8时05分,林阿姨把客厅的垃圾丢进了标有“干垃圾”的桶里,把厨房的垃圾投进了标有“湿垃圾”的桶里。 干湿垃圾 如何分类 干垃圾:纸类、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竹木制品、纺织品等; 湿垃圾:残羹剩菜,菜叶、果皮等厨房垃圾等; 有害垃圾:日光灯管,废旧手机电池、可充电电池和纽扣电池,杀虫剂、消毒剂、发胶、卡式炉罐的罐体,涂改液瓶,指甲油瓶,油漆罐,废润滑油罐,过期药品及药瓶、针头、针筒等。 收集
保洁员分类收集,送往垃圾中转点 保洁员对干、湿垃圾进行分开收集。 地点 垃圾中转点 主角 小区保洁员 时间 上午8:30 在小区里走了一圈,记者发现,每栋居民楼楼道口都配置了干湿分离的分类垃圾桶。小区还设置了5个小型的垃圾中转点,每个中转点放置了一排半人多高的大垃圾桶。这些桶都是铁皮制成的,每个桶上也都标注了“干垃圾”和“湿垃圾”。几名保洁员从天蒙蒙亮就开始忙碌,他们不仅要清扫保洁小区的道路、绿化带,还要把各楼梯口垃圾桶中的垃圾都运到垃圾中转点来。 8时30分左右,一名保洁员来到林阿姨家楼下,收运生活垃圾。他没有把两桶垃圾一起倒进车中,而是先把“湿垃圾”运走,送到几十米外的垃圾中转点,装进标有“湿垃圾”的大铁桶中,再回来把“干垃圾”送到中转点,装进“干垃圾”桶中。林阿姨家的两袋垃圾也被分别从楼梯口的两个塑料桶,转移到了中转点的两个大铁桶中。 记者看到,中转点内的“湿垃圾”桶中,除了居民家中的垃圾外,小区清扫出来的落叶等垃圾也被装了进去,而“干垃圾”桶里,则装了破衣服、玻璃瓶、碎砖块等物。 垃圾运输 也要分类 保洁员先把“湿垃圾”运走,送到几十米外的垃圾中转点,装进标有“湿垃圾”的大铁桶中,再回来把“干垃圾”送到中转点,装进“干垃圾”桶中。 运送
“干湿分离”运送,分批进入处理厂 初步分类后的生活垃圾被送入垃圾分类处理厂。 地点 垃圾分类处理厂 主角 垃圾收运车 驾驶员熊林 时间 上午9时许 上午9时左右,熊林驾驶着一辆后压式垃圾运输车,来到了兴旺广场小区。蓝白相间的运输车开到了垃圾中转点,熊师傅熟练地操作方向盘,让车斗靠近大铁桶。接着,他跳下车,把大铁桶扣在车尾部的摆臂上。然后熊师傅按下车身上的按钮,垃圾运输车自动“抱”起垃圾桶,将林阿姨家厨房的垃圾和其他“湿垃圾”一起倒进了车斗里。垃圾进入车斗后立即被挤压,挤出的垃圾渗滤液全部流进了车子下部的一个箱子里。 熊师傅将“湿垃圾”装车完毕后,就把车开到下一个中转点去了,对“干垃圾”桶却不管不顾。原来小区的垃圾运输也实现了干湿分离,这一趟熊师傅只收集小区的“湿垃圾”。 从熊师傅这里开始,林阿姨家的两袋垃圾“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旅途”。 9时35分左右,装完小区的“湿垃圾”,熊师傅驾驶垃圾运输车离开了小区。记者驱车尾随在熊师傅车后继续追踪。车子驶过海沧大桥,又上了仙岳路高架,一路来到后坑环卫基地。熊师傅的目的地正是基地内的垃圾分类处理厂。 10时10分左右,熊师傅的车驶入处理厂分拣中心的卸料大厅,将林阿姨家厨房的垃圾和其他“湿垃圾”卸进了大型垃圾池。紧接着,他又驱车原路返回,去兴旺广场小区运“干垃圾”。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小区附近的新美清洁楼正在改造,改造成可以分别接纳“干垃圾”和“湿垃圾”的系统。等改造好了,小区的“干垃圾”和“湿垃圾”还要到清洁楼分别装箱中转,利用大型垃圾运输车转运,熊师傅到时就不用每天从海沧往返后坑了。 特制收运车 车斗全封闭 驾驶员熊林说,自己开的垃圾收运车可以装3吨垃圾,而且车斗是全封闭式的,能做到垃圾不见天、不落地、不渗漏。 处理
有的焚烧发电,有的变成沼气 垃圾分拣中心的生产线上,工人对生活垃圾进行进一步分类。 地点 垃圾分类处理厂、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东部固废中心垃圾填埋场 垃圾分类处理厂的垃圾分拣中心是一栋巨大的钢结构厂房。两条生产线分别处理“干垃圾”和“湿垃圾”。当“湿垃圾”被放上传输带进入分拣系统后,首先进入一个高脚楼一样的白色小房子,也就是预分拣室。这里主要是通过人工分拣,把一些可能会影响后续机械分拣的垃圾给挑出来。只见12名工人戴着帽子、手套、口罩,分成4组站在两条垃圾传输线旁,熟练地将一些玻璃瓶等垃圾挑出来。从预分拣室出来,传输带就载着垃圾经历风选机、滚筒筛、磁选仪、破碎机等设备的重重筛选。 11时多,熊师傅又载着“干垃圾”来到分拣中心。 记者看到,经过筛选后的垃圾被分别归类,有大捆的塑料袋,有成堆的金属、纸张等,有渣土、建筑垃圾,还有树叶、瓜果皮、剩饭菜等有机垃圾。完成分类的垃圾去处不同:可回收物自然是进行资源再利用,可燃物如树枝等,则被就近送到了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用于焚烧发电。这样一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并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几率。像渣土、建筑垃圾这类难以利用的垃圾,就送到后坑垃圾中转站,经过压缩后运至位于翔安的东部固废中心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最后一部分是有机垃圾,则被送入垃圾分类处理厂的有机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深造”,变成沼气。这里安装有一套从德国进口、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有机垃圾处理设备。 “垃圾分类处理厂目前还在试运行,我们急需大量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分类的质量越好,系统的运行效率就越高。希望垃圾分类能尽快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厂的负责人说。 有机垃圾 变成清洁能源 有机垃圾被送进厌氧发酵罐,通过厌氧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沼气经过脱水、过滤、增压等预处理后,进入发电机组,成为发电的原料。经过处理后的垃圾残渣量不到原来有机垃圾的10%。这些残渣也被送到填埋场填埋。 |
相关阅读:
- [ 04-10]厦门首个垃圾分类处理厂试运行 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
- [ 03-06]孙立坤代表:加快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重视农村环境整治
- [ 02-14]海沧兴旺社区率先试点垃圾分类 力争实现把餐厨垃圾分出来
- [ 02-13]厦门今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用户分类清洁楼也要分类
- [ 01-24]厦门3个区将试点垃圾分类 居民可免费领取分类袋
- [ 12-22]闯红灯、限塑令:盘点2013那些遭遇"执行难"的规定
- [ 12-17]让实名刷卡助推垃圾分类
- [ 12-13]北京非居民垃圾处理费排污费明年起上调 最高涨12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