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草根力量传承阮厝话 厦门各界共同营造闽南语氛围

2014-04-14 11:23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群志愿者的努力

中山路上公益培训班

教人轻松学说闽南话

“广东酒楼的早茶点心真多,做了真够格,也真好甲(吃)。我最爱食的是伊(它)的叉烧包、烧鹅掌……”上周六下午3时许,在厦门中山路局口街入口处,数十名市民和游客或坐或站在“厦门话公益培训班”的条幅下,在志愿者吴老师的教授下,用厦门话念着各种美食。

“请客对话、三字顺口溜、唱闽南歌、猜闽南谜语等各种课程,每期都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市民和游客来学习。”吴老师说,参与“厦门话公益培训班”教学的老师,不仅有从各个文化和教育岗位上退休的老同志,也有在职的老师和文化工作者,他们不仅对闽南话有着浓厚的感情,更有着义务教学的那份激情。她举例说,比如厦大人文学院教授林宝卿,获悉“厦门话公益培训班”在中山路局口街开班后,不仅专门送来两本她自己出版的新书——《闽南方言教程》和《闽南方言熟语集释》,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山路,参与公益闽南话的教学。

为了让公益培训班更吸引人,老师们准备了不同的教学资料。83岁高龄的纪招治老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教学中她一改往日表演歌仔戏,而是念唱一名业余歌手写的闽南古语良言,“好人好事爱者学,敬孝父母福自多”“酒肉兄弟不长期,知心朋友得友谊”……不仅游客感觉有趣,就连路过的本地人也不由自主地驻足学习。

“参与的志愿者老师,教授说闽南话,都有着自己的诀窍。”吴老师说,比如“欢迎恁(你),来厦门,迫迌迌(玩),足好意。中山路,局口街,闽南角,每拜六……”志愿者张一麟老师教的这首《老厦门,欢迎恁》三字顺口溜,就是他自己创作的。在他看来,“厦门话公益培训班”如果想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就应该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顺口溜,介绍老厦门的街巷、美食,展现老厦门人的热情,帮助游客了解厦门,这样的顺口溜不仅容易吸引市民和游客,也方便记忆。为此,他专门花几个月时间编写这首顺口溜,把中山路、开元路周边的老街巷,花生汤、韭菜盒等美食都包含进去,他甚至还复印了许多份简易教材,分发给游客。

一位川籍老师的投入

会说并且倡导闽南话

校内办闽南文化长廊

事实上,早在2012年,海沧就已启动“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第一阶段活动,在部分学校幼儿园进行试点。如,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感受慈济文化》,带领学生走近青礁慈济宫,了解保生慈济文化;东孚中心幼儿园把闽南童谣作为幼儿早操的乐曲;育才小学、厦门一中海沧附属学校开设了具有闽南文化底蕴的歌仔戏社团班,分别邀请到歌仔戏国家级演员苏燕蓉和被誉为“厦门十二旦”的曾小真来上课。

在众多的闽南人发起保护闽南文化和抢救闽南方言的时候,一些“新厦门人”也加入了这一阵营。来自四川的陈老师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泉州的一所中学任教,后来又到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在泉厦两地生活了10年的他,不仅学会了说闽南话,对闽南文化也有着深度研究。来到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后,他结合闽南语教学引入课堂的实际,根据自己多年来学习闽南话的经验,向学校提出了组织开展闽南文化讲座、参观闽南民俗展览、欣赏闽南戏曲表演和进行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的建议,并得到支持。

而为了拓宽学生学习闽南文化的渠道,丰富校园内闽南文化氛围,在陈老师的主导下学校建设了融合闽南古居、闽南风俗、闽南语言、闽南生活、闽南戏曲等特色的“闽南风”文化长廊,通过图片文字宣传闽南文化,受到师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陈老师还结合自己掌握的闽南文化知识,在课堂上通过课程学习、交流展示、诵读吟唱,合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掌握闽南语基础词汇和句型,理解部分闽南方言的俗语和成语,了解闽南民间舞蹈、戏曲、音乐、饮食、民俗等,激发学生学习闽南文化的欲望。同时,他还倡议在各年段艺术课程中增加闽南童谣吟唱、闽南舞蹈、闽南戏曲欣赏等内容。

■专家声音

保护和发展闽南文化

首先要保护好闽南语

“作为方言,闽南语的生命力日渐衰微。”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协会荣誉会长彭一万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对它的传承不重视,甚至拒绝使用它,比如目前厦门的幼儿园、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禁止学生在学校讲闽南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学闽南语的最佳时机,“人为的限制,是造成闽南语传承的最大障碍”。从此前的普查情况看,就算是地道的厦门本地人,不少年轻人所掌握的闽南语词汇越来越少,而且大多对闽南语一知半解,像蝴蝶、蜻蜓、萤火虫等词汇的闽南语,不少年轻人都不会讲,谈到时只能用普通话直译。

在他看来,闽南语蕴藏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现象,更是使用该语言的人们关于历史的、现实的一切知识的总和,因此要保护和发展闽南文化,首先要保护好闽南语。

传承最佳渠道是课堂

日常多用闽南语交流

“我到过许多中小学,给学生上闽南文化课,发现许多学生对闽南话的词汇掌握得很少,100个常用的词汇,没有一个能全说得出来。”厦大文学院教授周长辑虽已退休,却不忘用编写教材来推广闽南话,他说,60%的学生只能说出六七十个,40%的学生连一半都说不出来。

“要保护好闽南语,首先要从娃娃抓起,让更多的孩子学讲闽南语,而且是到了势在必行的程度。”在他看来,闽南语传承的最好渠道就是课堂,“闽南语中可以找到很多古汉语的痕迹,这对学习古诗词、文言文大有益处”。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推广闽南语。

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认为,应注重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闽南语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多用闽南话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提升学习的语感。在社区,可考虑举行社区性的闽南歌曲演唱、朗诵对抗赛。

“厦门曾经隶属文化馆的一支闽南语说书员(讲古)队伍,在市、区各讲古场进行说书活动,传承闽南文化,但后来由于客观原因被中断。”厦门民俗专家郭坤聪建议,培养、恢复、建设闽南语(讲古)说书员队伍,力争每个区有一支讲古队伍和一个讲古场,并制定运营规则,扩大闽南语抢救和保护的范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