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 关键词 清明粿 主妇采摘野菜 纯绿色食品兼食疗 清明节,漳州很多家庭都要做清明粿。家庭主妇们提篮拎袋,到乡间田野采摘制做清明粿的艾草和鼠曲草。 艾草是一味传统中药,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而鼠曲草据《本草纲目》记录“主治痹寒寒热,止咳”,用艾草和鼠曲草制作的清明粿可算是食疗兼优。 采摘的艾草、鼠曲草先去杂洗净,略煮后放石臼中捣烂,拌和大米(糯米与籼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磨成的米浆做粿皮。馅料多用花生、芝麻、绿豆沙等,随各人喜好做成甜馅或咸馅。 制作清明粿多用硬木粿模,刻有花草图案,将粿皮料包入馅料后放进粿模压出花纹,垫上竹叶或豆皮,上蒸笼蒸15分钟即可。清明粿如碗面大小,状如龟背。粿皮呈绿色,是地地道道的绿色保健食品,食之有淡淡的清香,在冰箱保鲜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变质。 清明粿有别于其他节日的吉祥食品。清明粿为绿色,有的在绿色粿皮中间加一点硬币大小的红色。人们带上清明粿,伴以思亲的情感、敬祖的心态上坟祭祀,缅怀先人。从前有些大户人家的祖坟规模较大,墓葬品也多,为防盗墓破坏,需要有人看护,主人家会在清明节时多做些清明粿,分送给守墓人和经常在附近放牧或耕作的农民,答谢他们的看护之情。 漳州乡间扫墓除了清明节当天,也有的选择农历三月初三或三月间其他日子,这便是古已有之的春祭(祭祖),乡村募资演戏、请客宴饮,好不热闹。不同乡村有不同祭祖扫墓日期,亲友间有互送清明粿的习惯。直到今天,漳州乡间仍保留着这种原生态的温馨亲情。 (文/图 林长华 朱亚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地有人把鼠曲草搅碎,把大米磨成粉,混合起来放进锅里加开水煮,一边煮一边不停搅拌做成米糊。米糊冷却后捏成面团,加盐或糖蒸熟,就成了“清明果”。 “现在吃法越来越多了,有的在‘清明果’里面包肉馅、春笋、梅菜等。”郭女士说,“清明果”是淡绿色的,吃起来“很Q”,有一股清香,配当地辣椒酱味道更棒。 当地居民祭扫时都会带上几个“清明果”,作为祭祀用品。一到清明时节,就有农民挑着一筐筐“清明果”进城,一斤9元。(文/图 记者 谢雨真) 龙海 关键词 五香 油面裹五香 小孩子最爱 张先生是漳州龙海人,在他记忆中,儿时跟着大人去扫墓更像一次难得的“郊游”。“对我们来说,扫墓不只是祭拜先人,也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时刻。”他说,几家同宗的亲人,会带上自家的小孩一起出行。 按龙海的传统,亲戚们相约拎着大包小包的祭品,一大清早就浩浩荡荡出发了。张先生说,那时候的先人都是“住”在很远的荒郊野外,泥泞的田间小道总是被雨水灌成浅池塘,寸步难行,所以每次都是乘坐渔船。省去了行路的劳累,还能欣赏沿途的风光。 扫墓开始前,小孩要跟着大人徒手礼拜,告知土地公与先人。然后清除墓地周边的杂草,也可以描补墓碑上的字。爸爸、叔叔、伯伯们寻一处青草地,抡起锄头轻轻一耙,掘一块成人巴掌大、带着泥土芳香的“草坪”,孩子们则充当人力传送带,把一块块“草坪”运到墓地,修补墓园。 扫完墓,要在周围压上纯黄色的“黄嘏纸”(墓纸)。点香祭拜先人,再祭拜守坟的土地公,焚烧寿金纸。最后一件事,就是给先人烧去银钱纸,让他们有“零花钱”可以享用。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有的地方会燃放鞭炮。 扫墓回家的路上,总会有许多好吃的。张先生最喜欢的,还是用盘型的油面裹着的五香。他笑着描绘了自己小时候的“馋相”:左手拿着一个狼吞虎咽,右手还要先抢一个备着,生怕吃完这个就只剩下空盘子了。(记者 郭文娟)
|
相关阅读:
- [ 04-05]厦门清明首日车流猛增5倍 5条出岛通道堵了三条
- [ 04-05]清明节首都机场未现拥挤 旅客高峰将出现于4月9日
- [ 04-05]厦门清明祭扫:网上祭很火爆 生态葬很冷清
- [ 04-05]福建公布11处高速路易堵点段 清明上高速多留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