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平原 最常见:气球 高铁沿线大多是村庄,小孩的气球没拿好,风一吹就很可能吹到铁路,影响行车安全。 其他: 孔明灯、塑料袋、风筝等 遇上雨天或雾天,潮湿的线路容易导电,往往一接触就引起短路。 “捣乱鬼”: 树枝、小鸟 毛竹又长又直,遇上大风天气即使没折断,弯下来碰到接触网也会影响行车。 隔离开关支柱、电缆头安装处引来小鸟安家,会引起跳闸。 厦门日报讯 3月30日的下午4时39分,从厦门北始发往深圳北的D2319次动车的车厢内突然传来一阵骚动——车内空调和照明灯关闭,动车在一阵滑行后缓缓地停下来。此时动车正巧停在一处从漳州到云霄的隧道里,黑暗,闷热。 接下来等待的约两个小时里,乘客们的耐心逐渐被消耗。针对乘客关于发车时间以及停车原因的追问,动车乘务人员都只以“故障”两字做解释。直到下午6时30分许,动车才缓缓地开动起来。尽管动车最终平安抵达目的地,但仍有不少人在询问:动车“趴窝”的这两个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漂浮物造成接触网停电 D2319次动车恢复运行后,“南昌铁路厦门供电段”在当晚7时52分给出了一个还算清晰的原因——厦深线漳州至漳浦间铁路因漂浮物造成接触网停电。 那么,漂浮物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漂浮物?记者了解到,这个漂浮物不特殊,是一个气球。 供职于厦门供电段漳州供电车间供电工区的接触网工伍宏城在3月30日当天参与了整个抢修过程。在乘客们经历“黑暗两小时”期间,他正在紧张地寻找可疑物,分段排查,最终爬上六米高进行高空作业,将气球摘下。 兵分三路找到肇事气球 当天下午4时50分,伍宏城和同事接到抢修命令,在十分钟内准备好了工具、灯具,并于下午5时整离开车间。大家兵分三路,乘坐轨道车沿线驶向发生故障的范围。 后来,伍宏城和同事下车步行寻找,终于在下午6时左右发现接触网上挂着一个漂浮物——气球。 依靠随身携带的脚踏板,伍宏城登上近六米高处进行作业。他先向调度申请停电,随后将气球摘下——这个系着绳子的气球已经有些漏气。在检查设备没有受到损害后,晚上6时05分,铁路恢复了供电。最后,伍宏城和同事们还对沿线的接触网进行了检查。 [解密] 八成动车事故是漂浮物“作怪” 厦门供电段的党委助理员焦玉杰告诉记者,在动车发生的事故里,八成左右的“肇事者”都是这些漂浮物。 最常见的“肇事者”便是气球,无论是普通的彩色气球,还是小孩喜欢的“喜羊羊”造型气球,都曾经在轻风吹拂下与接触网“亲密接触”。“因为高铁沿线大多是村庄,小孩的气球没拿好,风一吹就很可能吹到铁路这里,影响行车安全。”除此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漂浮物,包括孔明灯、塑料袋、风筝……一旦遇上雨天或雾天,潮湿的线路容易导电,往往一接触就引起短路造成故障。 尽管设备采用的都是防腐材料,但由于动车行驶需要良好的受电状态,所以只能裸露在外,也因此让工作人员无法提前采取防护手段。 除了这些“漂浮物”影响到行车,树枝、小鸟也常常来捣乱。农民在高铁沿线种的毛竹又长又直,遇上大风天气即使没折断,有时弯下来碰到接触网,也会影响行车。“平时我们要去修剪,农民们还会生气,说毛竹对动车怎么会有影响。”焦玉杰说,有时候为了排查危险,他们甚至要趁着晚上偷偷去修剪,“还有一回被发现了,被农民追着跑。” 对于小鸟来说,隔离开关支柱、电缆头安装处常常被它们作为安家的首选,还四处叼来细铁丝做窝,一旦碰到要害,又会引起跳闸。为了驱鸟,工作人员想了个既简单又实惠的办法,将铝铰线竖着做成刷子,像刺一样放在小鸟爱做窝的地方。 [特写] “特种部队”抢修动车 厦门供电段工作人员检查高铁接触网。 在大部分市民看来,“厦门供电段”是个很陌生的名字,甚至连114都没有提供登记号码。但他们像是动车背后的“特种部队”,不分昼夜与节假日,只要遇到情况就紧急出动排除问题。 由于是24小时待命,工作人员值班期间都住在工区,因此遇到类似3月30日下午的紧急情况,他们在10分钟内就可出动。他们当天从下午5时忙到了晚上10时,可是11点多最后一班动车停止营运时,他们又要全部出动去执行每天的任务——对所有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而这项任务通常要花6个小时。
|
相关阅读:
- [ 04-04]福建动车:清明客流陡增(组图)
- [ 04-01]厦门动车在漳州"趴窝"续:故障查明 漂浮物造成停电
- [ 03-24]清明节期间漳州站将增开一批临时动车
- [ 03-18]清明节火车票开售 福州至漳州加开假日动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