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 车牌并不能跟车卖 一次性购买上百辆车,并同时上牌,在厦门是否可行?导报记者昨日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多家汽车4S店发现,只要经济实力允许,在这些4S店里购车没有数量限制,且可以通过4S店一起上牌。 在嘉禾路附近的一家品牌4S店里,导报记者询问是否可以一次性购买100辆小轿车后,销售人员便立即询问购买车型,并做了一番推荐。而当导报记者表明担心存量不够,无法提取现车后,销售人员称可以从其他本地4S店和附近城市的店里调车,或直接向厂里调车,数量一定够。 对于新车上牌,销售人员称可以经由4S店,帮忙到车管所统一对100辆新车上牌,具体的上牌费用需和经理面对面商议。 但也有相关品牌的负责人提醒导报记者,在厦门,车牌只能跟人走,不能跟车走。他介绍,在厦门,车主给车子过户后,需要和车管所说要保留车牌,然后买车报牌,就可以使用原先的车牌。但是,如果旧车的号牌没先变更的话,旧车原来的号牌是挂不到新车上的,因为电脑系统会显示该号牌已被使用,得先把旧车牌变更了并且把变更手续这项业务归档了,原来的号牌才能从电脑系统拿出挂在新车上。 这意味着,即便囤车,也不可能“车和牌”一起高价卖。 导报记者获悉,事实上,从全国“限牌”的一些城市来看,其实只有上海是“牌可以跟车一起走”,其它地方的车牌也都限制转让。 买车囤牌小心“血本无归” 市民买车囤牌,在车、牌均不限的背景下,顶多算是投机行为,似乎并无不妥。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有这类现象发生时,有关管理部门就“坐视不管”或“束手无策”。 没错,所谓的“限”,就是为了控制数量。当有人大量囤车囤牌,显然是背离初衷。为此,当同一个人、同一个企业一下子“恶意”申请这么多车牌的时候,能否有相关的政策不放行? 当然,更重要的是,市民要清醒地意识到,这是豪赌,且未必有甜头。 因为,从外地的政策来看,进行“限牌”时,往往同时出台了打击囤牌行为的政策。如,杭州的二手车只能转让一次,第二次再转让就无效了。也就是说,囤牌兴许能小赚一笔,但如果在不知道限购政策细节的前提下,就甘冒风险下血本大量囤车,有可能因最终出台的政策限制而血本无归。 此外,其实“限牌”似乎并非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以杭州为例,不仅采取了摇竞相结合方式,而且摇号的比例达到80%。也就是说,即使这次没摇到,再等等,估计也不会太难。 为此,囤车,最终可能导致“车牌两空”。 专家支招要有政策预防“囤车” 刘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 刘昕直言,在未出台限牌或限购政策的地方,可能在车市或牌照市场上有所漏洞。但囤车囤牌的现象绝对没必要,因为一旦限牌令出台,再把原有转让或过户的宽限卡死,这些投机的商人就白忙活了。 刘昕认为,一方面,车囤得越久贬值得越快,限牌政策迟迟不出,囤车就像手里的一只股票不停地跌,这种垃圾股总不能攥在手里不抛。 刘昕也表示,将来有限牌的城市,也应有相应严厉的预防措施,严厉打击这种投机倒把现象。 实行“一人一车一牌 ”名制 沈秋明(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 在沈秋明看来,囤车挂牌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就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没有相应政策或法规予以打击制止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一些柔性的管理手段来堵住这些漏洞。 沈秋明认为最关键的控制手段就是一人一车一牌照。“一个地方的机动车在膨胀或饱和至临界状态时,我们能否借鉴一下机票或火车票的售法,采取一人一车一牌的实名制销售,即一个人只限购买一台车及牌照,这样类似于‘黄牛’的投机倒把者自然也就销声匿迹。” 另外,沈秋明还建议,可以通过转让的时限来卡住这种囤积居奇风。“比如,地方交管部门可以规定新车上牌后,在3年或5年之内不得转手或转让。这样就可以刹住投机倒把风了。” 限牌不宜搞“突袭” 陈秉跃(厦门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在厦门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秉跃看来,限牌风声引发的抢车潮,政府、消费者、车商都应该进行反思。 一方面,政府在研究制定并发布限牌政策时,一定要通过民主评议,和市民沟通,公开征求并听取民意,而不能埋头研究,搞限牌政策突袭。事实证明,政策突袭只会引发更多的抢车囤牌潮和更大的社会恐慌。 另一方面,一些借限牌囤车投机的“商人”也该理性分析,各地的限牌政策不同,所面临的囤牌风险也各异,并非一定有利可图。 而作为消费者,不要一味听由市场风声,盲目加入抢车潮,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决定购车行为,若自身有刚性需求就可直接购车。 |
相关阅读:
- [ 04-03]厦门会是下一个限牌的城市吗 你怎么看
- [ 03-31]车市近期销售业绩不理想 4S店借杭州限牌促销
- [ 03-29]限牌令下坐地起价 杭州车商趁火打劫
- [ 03-28]杭州“限牌令”下车商坐地起价 谁给的权力?
- [ 03-27]“双输”的杭州“限牌”教训深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