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 附近居民发现众多商机,人气渐旺租金跟涨 37岁的江西人吴名雪正朝瓷窑村村口走去,他就在天马山脚下的工厂里上班,来厦门5年,不单自己来,把老婆也接来了。 他租住的瓷窑村就挨着中华墓园。不过,他说,这有啥,住习惯了,一点感觉都没有。路边上车子过来过去,旁边工厂那么多,人气很旺的。村里本地人的楼房大多盖了好几层,全部租给他们这些外来打工的,一个房间240元到280元。“前段还涨了呢”。 64岁的老张是地地道道的瓷窑人,他眼看着天马山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变成了厦门人都认识的墓园集中地。他说,1985年之前,村里还是土葬,就葬在天马山上。1987过后,天马山上就有火葬场了。“那时候心里也不舒服啊,觉得太近了!”老张说。 不过,二十多年过去,老张的生活越来越好。起先盖了个二层小洋楼,后面又在旁边盖了个四层的。现在一栋自己住,一栋出租出去。他说,村里租住的各省的人都有,有人就在附近工厂上班,有人在村里开饭馆、水果铺,还有一些人把一楼租下来,直接开小作坊了。 在福泽园旁的后镇村,就在同集路边上。40岁的漳浦人许比武干脆租了一整栋房子,做起了殡葬服务一条龙。他说,之所以搬到村里住,就是因为离福泽园很近,送东西上去方便。 多高校包围人文气息浓,成“爬友”爱好之地 “天马山的范围非常大,而且风景很好,我们小时候说去爬山,指的就是爬天马山。火葬场对天马山来说犹如明星上的一粒微尘。”一位本地网友,在厦门本地一家社区网站上努力“纠正”市民对天马山的看法。 确实,天马山正成为许多“爬友”又一爱好之地。据说,天马山登山路径有两部分组成,一半是花岗岩石板台阶,另一半是大鹅卵石块,非常适合爬山,不会滑。山口有个庙,为拜拜祈福的场所。 有“爬友”在网上留下日志:“从山顶眺望,厦门对金门,同安连翔安,海天一色,美不胜收;厦门、海沧、集美、杏林,四座大桥飞架彼岸,厦门岛天堑多通途;还有全新内容的集美学村、水陆各半的园博苑、蓬勃发展的北部工业区,真是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现在,天马山正被规划建设成一座体育公园,规划面积达6000亩,拟建成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市民山地体育公园。其实,早在2005年,集美区就把天马山列为最有价值和重要的山地旅游点。 天马山脚下也被各个高校包围:厦门理工学院、华厦学院、工商旅游学校、经贸学校等,人文气息浓郁。在经贸学校门口开小卖部的店主就说,学校门口就是922路公交终点站,平时很多学生来来往往,对墓园根本没排斥感。 【声音】 不为生乐 不以死悲 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曹剑波教授,曾在厦门大学开设过《死亡哲学》的选修课,在《哲学导论》必修课中单列“死亡不值一提吗?——死亡哲学引介”专题,学生很感兴趣。 他说,在中国文化里,有两个话题是人们十分忌讳的。一个是“性”的话题,另一个是“死亡”的话题。 对于“死亡”的话题,由于中国主流的儒家思想一直信奉“未知生,焉知死?”因此与“死”相关的话题人们不愿触碰,与“死”相关的物品、处所人们不愿接近。由于“憎恶死亡是人的天性”,因此,居住在墓园附近,自然会产生不舒服的心理。 曹教授认为,只要这种不舒服的心理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都属正常,否则就要做一些必要的心理调适。 曹教授说,明白死生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可以顺应自然,不为生乐,不以死悲,十分平静地看待死亡。对于死亡的恐惧,可用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死亡和我们毫不相干”来化解。 他说,伊壁鸠鲁认为,我们活着时,我们远离了死亡;当我们死了,我们就不能感知了,因此死亡和我们不相干。 |
相关阅读:
- [ 03-29]厦门今日迎来首个扫墓高峰 尽量错峰祭扫并乘坐公交
- [ 02-24]天马山公园二期年内完工 形成滨江生态景观廊道
- [ 11-25]福州有对“神雕侠侣” 市标《三山一水》出自他们之手
- [ 11-01]盗墓贼组团盗窃明代古墓 公然在网上叫卖
- [ 08-29]天马山休闲公园西入口区初具规模 预计年底完工
- [ 06-09]福州地铁沿线故事:八旬老人记忆中的胪雷香飘飘
- [ 04-05]数万个骨灰盒手中过——现代守墓人的守灵人生
- [ 03-23]天马山墓园改造月底投用 修停车场建公厕挖水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