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 邓婕)3月的春光透过福泽园的天窗,投射在白净的玻璃门窗上,让每个地方都显得很明亮。宽敞的室内,即便是低语也能产生回音,让人不自觉地放低音调。这里,是人生画上句号的地方。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又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最重要的日子。作为一场场生离死别的见证者,殡葬师自然也是个“特殊”的工作。他们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自己却往往得不到最基本的理解。尽管时间让他们对生死的恐惧变得坦然,社会对他们这个行业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依然消除不了外人甚至是亲友对他们的偏见。 清明前夕,记者走近两位年轻殡葬师,听听他们的故事。 “珍惜当下,工作给我最宝贵的启迪” 下班后,橙子(化名)换上一件宝蓝色的T恤和牛仔裤,看起来就像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年轻,有冲劲。“我不想让人看出我的职业。那眼神受不了。”橙子说。殡仪馆内神圣的成就感和走出大门的职业自卑,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橙子的生活里各自延伸。 橙子在殡葬师里的工种是入殓师,就是专门为逝者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那种。几乎所有入殓师都曾有过的恐惧感,在橙子身上却体现得少之又少。 年少时,橙子性格叛逆倔强,父亲希望他“收收心”,在问了他一句“你什么都不怕,死人你怕不怕?”之后,便给他报名了福建省民政学校。 2002年,橙子第一次跟着师傅走进停尸间,房间里100多具遗体齐刷刷地铺陈开来,像是迎接一场检阅。 或许是年轻的缘故,恐惧停留片刻就走开了。橙子紧紧跟着师傅,安静地看着师傅从化妆盒里拿出粉底液、胭脂、刷子、剪刀等工具,开始为遗体化妆,并对着逝者家属提供的照片进行头部复原。“我把他当亲人,给亲人化妆,就不怕了。”橙子说起当时的场景,语气波澜不惊。 也是从那时候起,橙子开始了他入殓师的漫漫职业生涯,再也没停下脚步:早上8点换上工作服、检查存放遗体的“冰箱”、确保冷藏设备正常、清洗遗体、穿衣、化妆、送往火化,周而复始的日子也给了橙子一张越来越肃穆的脸。 在处理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时,每一次复形都是一场挑战。 2007年,高林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死者被土方车碾压。橙子和另外两名同事为其复形。“惊呆了,”橙子这么形容,“颅骨已经粉碎成60多片。” 除了吃饭、上厕所,那次工作中,橙子他们三人整整忙碌了两天两夜。“那不是简单的拼凑,骨头大小不一,只能根据骨头纹路来。脸部皮肤受损严重,要用厚重的油彩化浓妆。”刺鼻的血腥味也是一种考验,医用手套和口罩在复形中不知道用掉了多少。复原工作结束时,逝者同事看着遗体镇住了:“没变,就是他!”听到这话,橙子松了口气。 “化妆品要用油彩,这样妆容不易融化”、“一定要让逝者的眼睛闭合,但嘴巴可以根据他们的真实样貌斟酌”……时光飞逝,12年后,橙子早已成为后辈们眼中的师傅,他开始担忧入殓师今后将会人手不足。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橙子说,即便已经当了12年的入殓师,但“隐姓埋名”的社交恐惧依然是他最大的职业障碍。“只有很亲的家人和朋友知道我的职业,别人问我做什么的,我一般都说没事干。”橙子右上角浮现一丝自嘲的笑容。他不主动与人握手,不说“再见”,更没有名片。“婚宴什么的,我从来都不去,钱到人不到是我们的特殊习惯。”橙子有些沮丧。 “你是在做善事,做好事,积德。”入行时师傅的话经常在橙子耳边回响。橙子说,最让他满足的,就是家属对他说的一声谢谢,尽管现在世人对殡葬师这一职业还有偏见,但他依然期待他们改观的那一天。 “我心态不错,因为看多了死亡我们才知道活着多美好,珍惜当下是我做入殓师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说到这里,橙子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
相关阅读:
- [ 04-01]北京拟建大容量撒海船送别逝者
- [ 03-29]骨灰撒海家属首次海上公祭 百万鲜花送祭祀市民
- [ 03-27]民政部:严禁以任何形式捆绑、强制或误导殡葬消费
- [ 03-27]北京市民政局:2020年生态葬争取占比过半
- [ 03-26]国务委员王勇: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发展
- [ 03-20]广西柳州殡仪馆禁止花圈入内 高价出租牟利(图)
- [ 03-18]太平间暴利:监管何在?
- [ 01-24]北京拟免收9元结婚登记费 打破户籍界限就近办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