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 被残疾家庭收养 长大来厦打工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和极差的生活环境,让黄忠贵萌生了逃跑的念头,“那年大概是十五岁,一天中午,我趁人不注意逃了出来。”虽然逃出来,他却不知道该去哪儿,沿着公路一直走,饿了就四处捡东西吃,渴了就喝路边的积水,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过了五天五夜,直到遇见了一户好心的人家,“他们收养我,我从此有了养父母。” 后来,黄忠贵才知道,他从莆田徒步走到了惠安。在惠安,他总算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但养父双耳失聪,养母有智力问题,这样的家庭基本没有收入,仅靠田里的收成,日子过得很拮据,“22岁时,我就离开养父母,出门打工了。”黄忠贵说,他先是在惠安做建筑工人,后来到了厦门,就到鼓浪屿上找工作。 初到鼓浪屿,黄忠贵陷入了困境,我没有文化,不识字,根本找不到工作。他在岛上过起了居无定所的日子,靠收破烂为生。“那时三丘田码头附近有个‘小碉堡’,就是我暂时的家。”一位熟识他的老鼓浪屿居民证实,从前时常见他捡东西来吃,衣服也是捡别人不要的来穿。“这样风餐露宿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黄忠贵说。 最近几年,黄忠贵有了工作。“遇上了好心的老板,让我当上清洁工人,”黄忠贵口中的好心老板,就是龙头保洁公司的总经理郑先生,“他给我发工资,还给我宿舍住,这样的生活从前可不敢想。” 寻亲 回乡寻亲未果 至今仍是“黑户” 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了,黄忠贵再也不必为吃饱穿暖而伤脑筋,但他想家了。“我想爸爸、家人,”他说,回想起小时候的错事,他十分后悔,如今40多岁了,就想再见见家人们。 今年2月,在同事的陪同下,他到四川达州市寻亲。“我现在记得的,只有父亲和两个哥哥的名字,”黄忠贵说,他的爸爸名叫黄福财,大哥名叫黄忠煤,二哥名叫黄忠华,但是达州市达州区公安分局却查不到这些人名。除了这些人名之外,黄忠贵还依稀记得他来自四川省的“加义县”,不过这一说法被当地民警否认了。据当地派出所一名张姓警官说,四川省并没有“加义县”。 首次寻亲就遭遇失败,加上记忆中的线索稀少,黄忠贵求助本报,希望能得到知情人士的帮助。 黄忠贵坦言,他寻亲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寻回“身份”。 “生活好过了,没有户籍,很不便利。”他说,童年的被拐经历让他至今是“黑户”,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本,不仅签不了劳动合同,出行买不了火车票,连银行卡也办不了。 记者就黄忠贵的情况,咨询了思明区公安分局户政科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厦门对于被拐者的落户还未有明确规定,因此难以在本地落户。如果需要落户,还是要回到原籍,根据当地的落户政策前去落户。 提醒: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如果您认识黄忠贵和他的家人,或者知道一些线索,请与本报读者热线968820联系,帮他找到回家的路。 |
相关阅读:
- [ 03-24]男孩野外失足落下陡坡 被困19个小时淡定自救
- [ 03-21]河北超生女婴被抱走案:县政府否认掌握信息
- [ 03-13]中方在人权理事会就文化权、贩童问题阐明立场
- [ 03-13]最高检工作报告修改12处 增严惩伤医犯罪
- [ 03-11]人大代表建议打拐加大对买家量刑
- [ 03-06]福州警方成功解救一被拐女童 花3年时间寻找其生母
- [ 03-04]代表委员关注“指尖上的安全”: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 [ 02-28]多地联手摧毁4个特大贩婴团伙 解救近400被拐婴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