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像香烟 像白粉 像魔鬼这样的零食祸害无穷

2014-03-24 17:11  彭菲 赖贵旺 来源: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你说我在学吸烟呢,还是在吃零食?

调查

本报记者暗访多所学校周边的食杂店,发现问题一箩筐

呼吁

家校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工商部门要强化对商家的监管

学校周边小商店热卖激光笔,能射破气球更易伤害孩子的眼睛。3月16日,本报对此进行曝光后,许多家长反映称,校园周边不安全、不健康的产品远不止于此。一种形似香烟的糖果,孩子称“吃这种糖就像吸烟一样”,还有一种可以“吸着吃”的奶棒,就跟吸食毒品一样。许多家长担心这样的零食祸害无穷。为此,本报记者进行暗访调查。

文/记者 彭菲 赖贵旺 图/张淇辉

A

暗访

暗访地点1:殿前六路

商店“烟糖”卖得好,老板说哄骗孩子挺好用

  孩子觉得“口烟糖”新鲜,可以吃又能玩。

3月18日下午3点50分,记者来到殿前六路的高殿中心小学门口。这一带聚集了多所学校,除了高殿中心小学,还有民办的启泰学校、育青学校。

距离放学时间还有40分钟,校门口的小商家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花花绿绿的玩具、零食被摆在店门口,四辆煎炸烧烤的餐车也推到了校门外的巷子里。巷子一侧是高殿中心小学,一侧是启泰学校。记者沿路一一探访这些小店小摊。放学后,在一家不知名的小商店里,记者问:“有卖像香烟一样的糖果吗?”老板娘回答:“现在没有了。”记者问她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她说,零食更新很快,经常有新花样,每次进货她一般是听说哪种好卖就进哪种,“每种都是5角钱,哄骗孩子挺好用。”

随后,记者在路上随机找了10多个孩子,问他们有没有买过像香烟一样的糖果,两名孩子回答买过,其中一名育青学校二年级的男孩告诉记者:“我上周刚买过!”记者问他在哪里买,他还自告奋勇要带路。在路上,男孩告诉记者,他每天自己上学放学,买零食的钱是爸爸妈妈给的,“吃那种糖就跟抽烟一样”,男孩兴冲冲地说。

走了几分钟,记者和他一起来到一家叫“键鑫”的小超市。还没等记者问老板糖果在哪里,男孩就熟门熟路地从收银台边上拿出了一盒,“就是这个!”键鑫超市的老板告诉记者:“卖得还可以,小孩觉得新鲜,拿来吃,拿来玩,其实就是糖果而已。”

记者一看,包装上写着“如烟口香糖(压片糖)”,有四种包装,有的模仿“万宝路”,有的像“555”,只是比真实烟盒小一些。打开来,有5根“香烟”,“过滤嘴”的颜色明显与“烟身”不同。包装上注明成分包括:麦芽糖、葡萄糖、食用香精、食用色素、柠檬酸;由“广东省潮安县亿乐食品厂”生产,但却找不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暗访地点2:吕岭小学周边

“魔鬼糖”包装恐怖,附赠的玩具进嘴很不卫生

3月19日上午11点40分,记者来到吕岭小学。正是放学时间,有的学生一放学就跑进小商店。记者走进去看到,店里除了卖文具用品外,还卖各种小零食,其中一款名为“魔鬼糖”的糖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魔鬼糖”的包装上印着两个魔鬼,眼神凶煞,伸长血红的舌头。包装正面右下角还写着“恐怖!刺激!”等宣传语。包装内还有一张卡片和一个“魔嘴”玩具。包装袋反面写着保质期为12个月,但并没有标明生产日期。

记者在店内看到,一个小学生跑进店内,买了一包“魔鬼糖”,然后走到店外,拿出里面的6颗糖果,将其中5颗分给了同学,然后拿出袋内一个牙齿形状的塑料制品,将它放进嘴里,然后龇着牙吓唬同学。

记者问他是否经常买这种糖果,他说:“偶尔吧,里面有好玩的卡片,还有这个牙齿很酷。”“这个塑料放到嘴里,你不怕不卫生吗?”“没事啦,我们经常玩。”

暗访地点3:莲花小学周边

10个孩子7个吃过,还称“感觉像在吸烟很好玩”

3月20日下午4点半,记者来到莲花小学。学校正门口是流芳里小区,小区一楼有一家小商店。在零食堆里,记者看到了像香烟一样的糖果,产品名称叫“口烟糖”。

“口烟糖”售价0.5元,包装模仿“中华”、“万宝路”等品牌香烟,除了包装比普通香烟略小之外,其他差别都不大。记者询问了10名小学生,其中7人表示吃过这种糖果,包括一名四年级女生。至于为什么喜欢吃这种糖果,他们的回答都一样,“因为吃这个糖果感觉像在吸烟,很好玩。”

小商店的店主告诉记者,这种糖果卖得不错,“小孩觉得好玩,所以愿意买。”记者问她,这种糖果外形很像香烟,工商局怎么还允许卖呢?她笑了笑说:“工商局不允许卖啊,我们自己偷偷卖的。”她说,工商局有人来查过,发现这种糖果后,只是让她以后不要卖了,并无其他处罚。

【链接】

“吸着吃”的奶棒

乍一看像“白粉”

  资料图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另类零食”的种类还有很多。

“吸着吃”的奶棒:奶粉被装在一个巴掌大的小袋内,里面还有一根吸管。食用时,袋内的奶粉需先倒在桌上,然后用吸管慢慢吸食。有些家长一看吓坏了,误以为孩子吸食“白粉”。

即开型彩票:孩子购买零食后,可以刮开“彩票”,里面有中奖信息,大奖包括价值近百元的玩具汽车,小奖有贴贴纸、一角两角现金、“再来一张”等。其实大奖已被店主拿走,剩下的都是一些小奖。

“魔烟”:外表像香烟一样的东西,其实是果粉,吸食后也可以“喷烟”。

B

说法

厂家:“是婴儿吃的葡萄糖” ,证照齐全不怕查

记者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依据生产许可证号,查询到这是一家生产糖果制品的企业。随后,记者拨打了包装上的订货电话,称要订货。对方说,他们没有直接从潮州销往厦门,进货的话至少要订10箱,每箱120元,600小盒。记者一算,每盒的进价是0.2元。

记者问他为什么盒子上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方说:“你放心,可以放一年,什么天气都不怕。”接着,记者又问会不会对孩子的身体有害,对方回答:“这是纯葡萄糖,婴儿吃的那种。”“生产成香烟的样子合法吗?会不会被抓?”对方答:“我们证照都齐全,不怕查。”记者想再追问,却突然断线了,之后再拨打,一直没有接通。

家长:孩子模仿能力强,相互影响养成坏习惯

随后,记者在学校周边采访了多位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对于这些售卖的小零食,大部分家长都摸不着头脑。当他们见到记者手中的实物后,纷纷表示出了担忧。但也有个别家长称看见孩子吃过这种糖果,“每次放学就要去小卖部买这种零食,不买就不回家。”

“本来孩子的好奇心、模仿能力就强,这种像烟一样的糖果容易诱导孩子吸烟。一旦买的学生多了,难免相互影响,养成坏习惯。”家住江头的张女士担忧,如今的零食虽然新潮,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但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着同样担忧的还有市民林女士,她说:“电视上经常有吸烟的镜头,现在零食也这样,以后孩子不晓得要被熏陶得多老成啊!”林女士认为,为了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除了家长们多注意外,有关部门更应加强对学生零食、玩具的监管。

学校:班会课上会教育孩子,但放学后很难管

记者采访了湖里区某公办学校的陈老师,她告诉记者,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学生在吃这种糖果,但也曾从学生的口中听说过,她认为商家应该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给孩子不良的引导,“我们平时在班会课上会教育孩子,香烟、毒品这些东西不要去碰。假如出了校门,这样的烟糖大肆售卖,孩子吃起来感觉不错,我们的教育很可能一下就被瓦解了。”

对于学生放学后爱买零食的现象,陈老师说学校在管理上确实力不从心,孩子如果在学校里吃,老师肯定会制止,但是放学后就很难管。在陈老师看来,这需要各方一起行动起来,学校和家庭教育都要加强,执法部门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巡查校园周边的零食店,这样才能起到作用。

C

分析

专家:会刺激好奇心,削弱对香烟的负面认识

厦门心灵空间的心理咨询师杨金富分析,孩子喜欢购买这样的烟糖心理动机是多样的:其一是现在资讯发达,孩子提前接受到很多成人世界的讯息,会产生好奇心理,他们品尝烟糖就是一种模仿;其二是从众心理,有些孩子看同学这么做,觉得自己也应该这么做,才不会被孤立;其三,可能是逆反心理引起的,特别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管理方式粗暴,自己也没有做好榜样,孩子就会产生“你可以这样,我为什么不可以”的心理。

杨金富还说,这样的产品确实会刺激一些孩子的好奇心——真的香烟是什么滋味?“烟糖”削弱了孩子对香烟的负面认识,把这种好奇心转化为行动。学生的判断力、自我控制力都比较弱,商家不应该销售这样的产品。

D

行动

工商所上门清查,当场销毁“如烟口香糖”

  ■工商人员现场清查有害零食,并教育店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记者发现殿前中心小学周边存在另类零食的情况后,将问题反映给高崎工商所。3月21日上午10点,记者随同高崎工商所工作人员前往位于高崎幼儿园旁边的键鑫超市,对另类零食进行清理整顿。

工商所工作人员来到超市内,在超市的收银台前,看到了10多盒“如烟口香糖”。工商所工作人员询问店主,这些糖果是从哪里来的,每次进货量多大。店主说,每次都有专人送货到超市,送货的人是谁他也不认识,只有一个联系电话而已。每次送几十盒,卖完了再送过来。

工商所工作人员拿起“如烟口香糖”告诉店主,这种糖果的商品标签不正规,商标既像“555”牌香烟,又像三个“SSS”。而且把糖果做成香烟的形状,容易误导孩子,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随后,店主和工商所工作人员将店内所有的“如烟口香糖”掰断,然后扔进垃圾桶内。工商所工作人员教育店主,要把别人家的孩子当做自家孩子看待,要有社会责任感。店主表示,他也有孩子,也怕自己的孩子学坏,以后再也不卖这种害人的糖果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