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带来的转机 2012年,经过一年的努力,朱茂述终于通过了研究生初试线,来到了厦门大学参加复试。 面试那天,当朱茂述拄着双拐艰难地爬上四楼时,气喘吁吁的他遇到了厦大医学院副院长齐忠权。“当时看到他,我就明白这一路走来他有多不容易。”齐忠权说,和朱茂述交谈后,自己深深地被他的坚持和乐观所感动,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帮帮这个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学生。 尽管齐忠权特别向面试的导师们介绍朱茂述,但由于进入复试的成绩并没有绝对优势,加上身体的缺陷,面试后朱茂述被委婉地告知回去等消息。漫长的等待几乎磨灭了朱茂述内心的希望,“当时真的挺绝望的,但是还是很感谢厦大给了我机会,我就给他们写了封感谢信。” 命运的逆转正是由这封充满感恩的感谢信开启的。 厦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在看到他的感谢信后备受感动,决定在保障复试公平前提下,尝试向教育部多争取一个名额。而齐忠权也表示愿意把这个乐观自强的学生纳入麾下。就这样,前路再一次柳暗花明,已经28岁的朱茂述终于踏入了厦大校园。 然而,步入校园只是挑战的开始。考虑到朱茂述的身体情况,专业从事器官移植研究的厦大医学院副院长齐忠权为他选定了“实验外科”,主要工作就是在动物身上进行器官移植,除了前期准备外,实验可以坐着在显微镜下完成。没想到,朱茂述双手的神经因为拄拐,在长时间的压迫下受到了损伤,一做实验,手便会不自觉地抖动。 “一听到他说操作时手会抖,我整个人都懵了,”尽管心急,齐忠权却也无能为力,要知道,作为实验对象的小鼠,心脏只有指甲盖那样大,更不用说小鼠的血管了,实验必须在高倍数的显微镜下完成,对于操作者的精准度要求很高。 为了克服手抖,除了用老办法“夹花生米”,只能多操作、多练习,寻找“手感”。于是,每天晚上,实验室里都能看到朱茂述对着显微镜一遍一遍地练习,“除去前期实验准备,整个实验过程需要1至2个小时,他每天都做好几场。”齐忠权说。 现在,朱茂述已经成功完成了150多例实验鼠的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超过90%。“在美国、日本等医学发达的国家,能做这样手术的医生都是极少的。”讲到朱茂述的“手艺”,齐忠权不无骄傲,“我敢说,凭他的实力,就算到了国外也有饭吃。” |
相关阅读:
- [ 12-25]法国完成世界首例永久性人工心脏移植
- [ 02-19]美国男子接受心脏移植 与捐赠者姐姐相恋(图)
- [ 01-17]8岁女孩换上20岁心脏 成中国最小年龄心脏移植者
- [ 03-25]美前副总统切尼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 [ 08-23]西班牙成功实施永久性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