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专题> 思明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最新播报 > 正文

思明:2.8万余名党员投身教育实践活动

2014-03-05 17:20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群众路线一直是思明区从事各项工作的“法宝”。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参加单位,思明区在去年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始时,就已经先行先试,创新性地在全区掀起“十大先锋行动”的热潮,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热身”。

这一先行先试的经验得到了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洪祝以及省委、市委领导的重要批示肯定。

打牢组织基础——为96个社区减负减压

基层党组织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在先行先试工作中,思明区委把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有效抓手,进一步激活基层活力,夯实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基础。

一张“三网三联三建制”的大网,有力地激活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源源动力——思明区的这一创新举措,使之在全省率先实现街道片区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的全组建、全覆盖,并形成驻区单位、党员与街道、社区同驻共建的新格局。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试点工作为思明区的基层组织建设打开了新的思路。思明区以此为契机制定了工作意见,全面清理试点社区挂牌,严格工作准入、规范社区台账、统一社区考核、规范参会审批,减除、合并、简化社区事务55项,96个社区得到了减负减压。

激活党员主体——在职党、团员回归社区

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是“主角”。思明区约2.8万名党员在“十大先锋”行动中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月读一书”、“智慧讲堂”、“思廉学堂”和高端培训等学习教育活动,将学习范围从区委中心组扩大到了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书籍、讲座、培训班等各种形式也提升了认识觉悟。

在全面铺开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中,思明区不仅首创党代表工作室,还开展了“在职党员下社区”活动,我们将能在社区看到更多党员、团员的身影了。全区96个社区也将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发动在职党员、团员回归社区。

提升干部本领——年轻党员干部到一线历练

思明区不断创新干部队伍管理方法,锤炼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在开会发文、公务接待上做减法,在推进工作、破解难题上做加法——这是思明区推行的“工作加减法”。

 这一加一减,有什么成效呢?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3年,思明区全区会议次数比前年减少近300次,发文数量较前年减少近20%,区领导带头开短会、讲短话,区委、区政府带头少发文、发短文。

相反,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频率大幅度提升,每位区领导都能按照每月不少于5天的要求深入挂钩社区指导工作。一年多来,会议少了,深入基层多了;应酬少了,工作思考多了,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年轻优秀党员干部则通过“一线锻炼法”,从机关到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一线岗位挂职锻炼,到应急抢险、重点工程等急难险重项目接受历练。

一个个重点项目则成为思明区“工作竞赛法”的有效载体,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攻坚能力。特别是在思明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29个“房前屋后”美化提升项目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有效推进了项目落实。

突出问题导向——为群众提供贴心的民生服务  

意见,让群众来提;成效,也让群众来评。思明区广泛借助各种载体和新旧媒体,建立区、街、居三级群众诉求反映、收集和反馈平台,先后设立了区民生“110”、街道“民意365”民声直通车,开设了社区“居民议事厅”、“话仙长廊”,开通了美丽思明微博、全国首个纪检监察微博群和思明青年群众路线网络平台,及时收集群众诉求,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渠道。

关注民生,只为更好。思明区开展了“爱心餐桌”服务,为“三无”和孤寡老人提供就餐服务达20多万人次;延展困难群体帮扶“快车道”,出台《思明区“圆梦”助学实施办法》,对低收入家庭的临时救助比例提高到80%;在前埔南社区成立全市首家“社区关爱中心”,并在全区启动推广老人“日托中心”和社区早教中心,为群众提供更便利、更贴心的民生保障服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