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小学校迎来“扩张潮”
2014-02-25 12: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专家指出:应尽可能兼顾校名的延续性 东南网2月25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蒙少祥 杨珊珊)2014年厦门市将新建和扩建53所中小学,其中拟竣工项目17个,计划新增2.3万个学位。同时,厦门将推进岛内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延伸和辐射,推动厦门一中、双十、厦门实验小学到岛外办实质性分校……这些都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厦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的内容。 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厦门市“两会”上,中小学新扩建也成为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的热门话题。据厦门市政府的工作报告,厦门今年将继续改扩建中小学,提供更多学位,为包括外来务工子女在内的全市适龄青少年,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而新建与扩建所需大量的资金,目前看来也是无需担忧的:厦门市财政局提交的2014年市本级预算案,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将主要投向20个大类,其中,支出最多的是教育,为89.1383亿元。 可以预见,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厦门中小校今年都将迎来一波迅猛的“扩张潮”。然而,也有许多文史专家表示,在“扩张潮”的背后,无序的撤并与改名或会让学校的历史留下遗憾。 外来工子女入学依旧难 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一直是城市的“老大难”问题,也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像厦门这类相对宜居、教育又相对发达的城市,就如同一个洼地,不断吸引外来人口向本地区汇聚、流动,甚至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之所以来到厦门,就是为了孩子教育。 2013年,有17.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厦门接受义务教育,占全市义务教育学生的53.9%,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校的比例为82.52%,已超过本市户籍;另外,厦门义务教育阶段每年新增外来娃1.3万人,其中小学一年级新生每年增3000人。 形象地看,若以一个班级50人、一个年段6个班计算,相当于厦门每年至少要建10所小学才能满足外来娃增长需求,这还不包括本市户籍人口增长。 因此,即便是面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校的比例达到82.52%”这样的“喜人”数据,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仍旧无法完全放心,毕竟面对公办校学位不足的现实,能否通过电脑随机派位顺利就读公办校仍需要“运气”。 为了应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厦门一直在尽力新建、扩建中小学校。比如,2013年厦门新建公办幼儿园18所,增加学位5490个,支持开建34所、建成12所中小学,新增学位1.1万个,并支持民办学校吸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入学,缓解义务教育就读公办校压力。 前不久公布的厦门2014年教育工作要点透露,厦门正酝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新办法,即研究非本市户籍的外来人口拥有哪些条件,可获得孩子上学的优先权。并通过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管理,建立健全随迁子女就学服务保障机制。 今年计划新增两万多学位 着力解决学位不足问题,这是2014年厦门教育工作重点之一。除了着力解决办分校的问题,通过挖潜扩容、新建和改扩建等途径,厦门今年计划新增2.3万余学位。 为此,厦门市2014年将新建、扩建53所中小学,其中包括:开办林边小学、新蔡塘学校,建成县后小学新校舍并投入使用;完成湖里中学、厦门三中等拆除重建项目;确保下忠学校主体竣工。同时,厦门市还将重点抓好万景小学、十一中图书馆综合楼、大同中学体育馆、市二实验小学扩建、公园小学游泳池、莲前小学教学楼以及第十幼儿园扩建等建设项目。厦门还将推进闲置校园校舍教育资源综合调整再利用,努力增加公办中小学校学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厦门还将积极筹办台商子弟学校,并深化“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的办学模式,推动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实验小学到岛外办实质性分校等,通过学区制、学校联盟等途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据悉,大陆目前有3所得到两岸教育部门共同认证的台商子弟学校,分别在东莞、昆山和上海,都因台商聚集而建。在厦门却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幼儿园方面,厦门住宅小区配套的幼儿园被承包给民办园的现象十分普遍,今年厦门各区将加大这些幼儿园“民转公”的回购、移交等整改力度,努力增加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数量,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 学校扩建撤并应兼顾校名 在厦门掀起的中小校“扩张潮”中,许多人担忧许多老校名会因此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呼吁教育部门要尊重学校历史的声音也不少。 由于历史上撤并、搬迁等原因,厦门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学校已被湮没掉了,有的学校校名改来改去令人眼花,这实在是令人遗憾。比如,厦门岛上建校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之一——思明小学,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然而,就是这样一所老名校,前些年也传出要撤并改名“开元小学”的消息。 “历史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校名就是历史一种传承纽带。”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毅明教授表示,如果校名都不在了,老校还谈什么文化传承呢? 由英华书院(1898年创办)、毓德女中(1870年创办)、怀仁女中(1877年创办)、厦大校友中学(1949年创办)等鼓浪屿岛上诸多中学几经组合而成的厦门第二中学便是几经变更的学校之一。1949年6月底,卢嘉锡院士创办了私立厦大校友中学,1951年厦大校友中学公立,改名为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1952年私立厦门英华书院并入,原英华书院所在地成为厦门二中永久校址。在创办英语试点班的基础上,厦门二中于1982年承接创办“厦门市英语中学”,至1985年5月英语中学独立办学(即厦门外国语学校)。英华书院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多个第一,是中国足球运动开展最早的学校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足球运动的发祥地。 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称,许多慕名从海外到鼓浪屿的游客以及曾在老名校读书的校友们,发现“英华”竟然从鼓浪屿上消失,感觉非常遗憾。 厦门大同中学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创办于1925年,是厦门市最早开办的三所中学之一。校名源出于《礼记·大同篇》,蕴含孙中山所倡导的“世界大同”之理想。解放初,粤侨中学、道立中学相继并入大同中学。1953年,私立大同中学易名为厦门市第四中学。1958年至1960年,高中部改制为厦门化工学校(即福建化工学校)。“文革”中,当时的厦门四中也一度改名为厦门东方红中学,直到1985年,才复名为厦门市大同中学。2002年,学校复办高中。 “想想看,如果你跟大同中学走出去的卢嘉锡、陈运泰、詹文龙、童大林、陈佐洱、郭跃华等老校友讲什么东方红中学、厦门四中,谁会知道这是他们的母校呢?”陈毅明教授称,许多老华侨回来厦门想寻找自己当年读书的母校都找不到,因为校名已改得面目全非了。 |
相关阅读:
- [ 02-24]厦门中小学食堂太少 家长忧心孩子午餐是否卫生
- [ 02-17]厦门中小学注册、报到日 低年级学生胖到校服扣不上
- [ 02-17]厦门中小学开学第一天:早上道路通畅
- [ 02-17]昨日是厦门中小学注册报到日 学生胖到校服扣不上
- [ 02-17]厦门中小学注册报到日 学生胖到校服扣不上
- [ 02-17]昨是厦门中小学注册、报到日 学生胖到校服扣不上
- [ 02-17]厦门中小学新学期仅21周 比上学期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