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小学校迎来“扩张潮”
2014-02-25 12: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学校扩建撤并应兼顾校名 在厦门掀起的中小校“扩张潮”中,许多人担忧许多老校名会因此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呼吁教育部门要尊重学校历史的声音也不少。 由于历史上撤并、搬迁等原因,厦门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学校已被湮没掉了,有的学校校名改来改去令人眼花,这实在是令人遗憾。比如,厦门岛上建校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之一——思明小学,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然而,就是这样一所老名校,前些年也传出要撤并改名“开元小学”的消息。 “历史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校名就是历史一种传承纽带。”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毅明教授表示,如果校名都不在了,老校还谈什么文化传承呢? 由英华书院(1898年创办)、毓德女中(1870年创办)、怀仁女中(1877年创办)、厦大校友中学(1949年创办)等鼓浪屿岛上诸多中学几经组合而成的厦门第二中学便是几经变更的学校之一。1949年6月底,卢嘉锡院士创办了私立厦大校友中学,1951年厦大校友中学公立,改名为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1952年私立厦门英华书院并入,原英华书院所在地成为厦门二中永久校址。在创办英语试点班的基础上,厦门二中于1982年承接创办“厦门市英语中学”,至1985年5月英语中学独立办学(即厦门外国语学校)。英华书院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多个第一,是中国足球运动开展最早的学校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足球运动的发祥地。 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称,许多慕名从海外到鼓浪屿的游客以及曾在老名校读书的校友们,发现“英华”竟然从鼓浪屿上消失,感觉非常遗憾。 厦门大同中学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创办于1925年,是厦门市最早开办的三所中学之一。校名源出于《礼记·大同篇》,蕴含孙中山所倡导的“世界大同”之理想。解放初,粤侨中学、道立中学相继并入大同中学。1953年,私立大同中学易名为厦门市第四中学。1958年至1960年,高中部改制为厦门化工学校(即福建化工学校)。“文革”中,当时的厦门四中也一度改名为厦门东方红中学,直到1985年,才复名为厦门市大同中学。2002年,学校复办高中。 “想想看,如果你跟大同中学走出去的卢嘉锡、陈运泰、詹文龙、童大林、陈佐洱、郭跃华等老校友讲什么东方红中学、厦门四中,谁会知道这是他们的母校呢?”陈毅明教授称,许多老华侨回来厦门想寻找自己当年读书的母校都找不到,因为校名已改得面目全非了。 |
相关阅读:
- [ 02-24]厦门中小学食堂太少 家长忧心孩子午餐是否卫生
- [ 02-17]厦门中小学注册、报到日 低年级学生胖到校服扣不上
- [ 02-17]厦门中小学开学第一天:早上道路通畅
- [ 02-17]昨日是厦门中小学注册报到日 学生胖到校服扣不上
- [ 02-17]厦门中小学注册报到日 学生胖到校服扣不上
- [ 02-17]昨是厦门中小学注册、报到日 学生胖到校服扣不上
- [ 02-17]厦门中小学新学期仅21周 比上学期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