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升降电梯。
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梁辰 通讯员 范道进 图/本报记者 黄嵘
无障碍建设是一座城市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2005年2月25日,厦门荣获了一块金色招牌——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2012年,厦门再次升级成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在城市文明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经过多年的创建,厦门的无障碍建设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记者昨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成绩 无障碍建设为市民带来便利
九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示范区)命名大会上,厦门市获得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的殊荣。在2005年,全市30条主次干道配备盲道、坡道,公交候车站增设提示盲道、安装盲文标识,广场园地设无障碍坡道、台阶等。2010年时,全市城市主要道路无障碍网络已初步形成,岛内85.5%的城市道路设置了盲道,盲道总长度461公里。
如今,厦门新、改、扩建居住小区在施工图审查时就已严格规范了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但100%按照无障碍规范设计、施工、验收,还在配售、配租政策上优先照顾残疾人家庭。同时,对于已建居住小区(2002年前建成)也进行了相应的无障碍改造,通过对小区出入口、公共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为小区内残疾人、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便利。
此外,在信息无障碍方面厦门也取得突破。如,推出厦门市城市健康系统,便于行动不便人士看病预约挂号、查询自身健康信息;为有上网需求的盲人购置了读屏软件,帮助他们上网“看”世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