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环岛干道下穿仙岳路通道完成改造 雨季基本不会再被淹
东南网2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吴晓平 通讯员 叶淑惠 文/图)长614米、直径2.2米,如此大口径的雨水管,被千斤顶成功顶推到土里——11日22时30分,环岛干道下穿仙岳路通道成功完成新建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D2200的顶管施工。 这标志着仙岳路下穿通道排水改造主体工程完工。到了雨季,这个通道将不再被淹。 新建雨水管 新增设泵站 环岛干道仙岳路下穿通道建于2010年,宽度17.5米,总长约950米,下暗埋段77米。据介绍,此前,通道周边排水系统不完善,很容易形成倒灌。而且,仙岳路下穿通道自身的排水管偏小,无法应付紧急情况。 去年“5·16”的强降水,就让这个下穿通道积水严重。为此,市政府决定对它及周边区域的排水系统管网进行改造。 专家现场进行勘验分析,决定了改造方案——将海峡两岸金融中心地块及金祥路汇集的雨水,通过新建的雨水管道D2200排往金钟路;同时,改造原有通道泵站系统,通过新增设泵站,分流原泵站的汇水流域。 直径2.2米 属厦门首次 公路部门有关人士说,这次顶管施工,顶推的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口径达到D2200mm。也就是说,它的直径达到2.2米。这么大,在厦门算首次。 雨水管道位于环岛干道和金钟路及金祥路口,部分穿越环岛干道,顶管总长614米。“这段路的地下网线非常复杂,施工难度很大。”施工方说。 既要保证地下那么多复杂管网的安全,还要保证环岛干道的正常交通,不容易。为此,专家研究决定,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 千斤顶把管道顶进土里 专家解释,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是一种非开挖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 施工时,工人在管道的开始端建一个工作井,井内布置一组千斤顶,管道放在千斤顶前面的导轨上。千斤顶慢慢地往前顶进,推动管道穿过工作井井壁,把管道顶入土中。 与此同时,地底的泥土不断被挖掘,通过管道内设置的排泥管排出去。千斤顶不断往前,管道不断向土中延伸,就这样,在地下铺设出了一条完整的雨水管道。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顶管施工完成后,基本可避免通道的积水问题。 |
- 2013-11-28拓福路口下穿通道建设重启 明年“五一”前开放
- 2013-11-13厦门成功大道谊爱路下穿通道排水改善工程完工
- 2013-10-17环岛干道仙岳路下穿通道进行排水改造 希望不再淹
- 2013-10-12同安着力解决下穿通道、断头路、隔离栏缺失问题
- 2013-09-08路不堵了 同安新西桥北侧桥头下穿通道竣工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