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1日在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今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1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打造特区经济升级版 2 着力全面深化改革, 进一步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 3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 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 着力推进跨岛发展, 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宜居度 5 着力深化两岸融合, 进一步发挥前沿平台作用 6 着力促进公平均衡, 进一步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7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8 着力生态文明建设, 进一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全力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科学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更加注重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更加注重转变观念、改进作风,较好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8亿元,增长9.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为825亿元和491亿元,增长11.6%和16%,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360元和15008元,增长10.1%和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万元生产总值耗电、耗水分别下降1.6%和1.2%。 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扎实推进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1558亿元,增长7.7%,占地区生产总值51.6%,三产税收比重5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亿元,增长10.5%。举办展览184场、会议4146场,投洽会、医博会等成果丰硕,石材展、佛事用品展规模全球最大,成为中国会展名城。旅游人气居全国前列,“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整体提升,接待国内外游客4664万人次,总收入621亿元,分别增长13.1%和15%。空港旅客吞吐量1975万人次,增长13.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1万标箱,增长11.2%,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二。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381亿元和5844亿元,增长16.6%和14.4%。6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成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突破1300亿元,成为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主渠道。厦门石油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900亿元。国内首个游艇水上保税仓正式运营。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60亿元,增长20%。 先进制造业实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64家,总产值4678亿元,增长13.1%,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8家、超十亿元企业63家。电子、机械两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837亿元和1196亿元,厦门成为触控屏组件全球最大研发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值超过200亿元,增长30%。支持企业完成技改投资201.8亿元,增长15%。获评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7项,质量竞争力指数保持全国领先。 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高。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4家,总数达820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09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4.9%。设立先进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获批建设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等10个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13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计划立项。建立卫星导航等12个产业创新联盟,路达工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金牌橱柜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厦设立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全市发明专利授权8255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9.17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17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申报“海纳百川”计划,已入选200名。 智慧名城创建取得实效。加快“三网融合”,推进政务、医疗、交通、教育等云计算应用,成为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与工信部、省政府共建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园二期入驻企业563家,实现收入318亿元,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园三期核准入驻企业243家,起步区30万平方米研发楼建成投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591.7亿元,增长28.3%。 (二)扎实推进跨岛发展,城乡一体统筹力度加大 基础设施建设克难而进。厦深铁路建成通车,厦门每天通行动车98对、普速列车14对,运送旅客超过10万人,东南沿海重要铁路枢纽地位更加凸显。从思明老城区到火车北站、全程31公里24个站点的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翔安机场选址得到空军总部认可,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高崎机场4号航站楼基本竣工,海沧隧道连接线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57亿元、全长9.3公里的厦漳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本岛到漳州开发区车程缩短1小时。库容1.2亿立方米、向我市日供水50万立方米的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工可和库区移民安置规划获批。扩建海沧、翔安、高殿水厂和集美污水处理厂。改造疏浚排洪沟、积水点60处,防洪排涝能力增强。建成6座加气站,促进汽车燃油改燃气。新建6个输变电工程,第4条220千伏线路进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863亿元,占全市固投近65%,超过年度目标14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岛外新城完成投资507亿元,增长19.7%。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投用,灵玲国际马戏城主体建成,方特梦幻王国开业。灌口、东孚、汀溪、新圩4个小城镇建设加快。拆除非法占地违法建设39.3万平方米,岛内主城区道路清洗覆盖面扩大。筼筜湖综合整治进展顺利,鼓浪屿申遗促进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思明、海沧“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取得实效。 “三农”工作体现更多实惠。建成现代设施农业近6500亩,新建“菜篮子”直控基地16个,累计达79个,猪肉、蔬菜自给率分别为40%和45%。银鹭、银祥、中盛等3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近8万农户,实现产值342亿元,增长12.9%。实施新村建设、老区山区村改造项目32个,建成村道48 公里、管沟36公里,配套路灯2000多盏、篮球场32个、户外健身设施61套,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行政村通自来水率和农家书屋设置率均为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9.6%。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2万人,农民财产性收入继续增加,人均纯收入保持全省第一。 (三)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深化。国家有关部委在厦开展20多项改革试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土地专项方案获批,16项省级行政审批职权下放我市。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170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证照分离、宽进严管。实施营改增试点,减轻企业税负16亿元。改革医药卫生体制,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价。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债务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外经外贸工作富有成效。实现进出口总额841亿美元,增长12.9%,其中出口524亿美元,增长15.3%,外贸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百强城市前5位。推进无纸化通关,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报批成本。建成5个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出口基地范围从15类增至21类。设立境外网点65个,境外投资额6.4亿美元,带动出口超过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增长5.5%,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31个。 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入选对外开放金牌城市,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成功举办国际海洋周、国际友城市长论坛、34国驻华外交官“厦门行”。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缔结友城。新增国际航线2条,总数达18条。授予16位外国专家白鹭友谊奖,爱乐乐团圆满完成“土楼南洋行”。同时,厦漳泉同城化稳步推进,援藏援疆援甘援宁等对口帮扶取得实效。 |
相关阅读:
- [ 02-10]纪念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30周年座谈会召开
- [ 02-10]厦召开纪念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30周年座谈会
- [ 02-10]厦门召开纪念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30周年座谈会
- [ 02-09]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30周年 殷殷寄语激发豪情壮志
- [ 01-20]推进厦门经济特区协商民主向前发展
- [ 01-07]《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出台
- [ 05-07]九龙江“北引”——厦门经济特区大动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