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特区发祥地巨变:湖里从落后渔村变身现代城区

xm.fjsen.com 2014-02-10 08:15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在湖里拉开帷幕。1984年,邓小平在湖里题写“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1987年,湖里区作为行政新区应运而生。今日,湖里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的历史新时期,将再次扬帆起航,成就新的辉煌。

作为特区发祥地,湖里用三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传统农村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变。

2013年,湖里区GDP732.16亿,财政总收入106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7.41亿,而在1988年,湖里区GDP仅0.22亿元,财政收入538万,工业总产值0.14亿。湖里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个跨越。

如今,湖里将继续弘扬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着力在优化投资环境、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一体化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干部人才队伍管理等五大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在2020年率先建成展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城区,为建设民富区强美丽幸福湖里,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起航

2.5平方公里土地上

跨出第一步

1981年,随着一声动工的炮声,在国务院批准划出的湖里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大幕。1987年,湖里作为一个行政新区应运而生。近三十年来,湖里筚路蓝缕,一步一步将“都市里的村庄”建设成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心城区。

正是在这片热土上,湖里建立起了它最早的工业:湖里大道两侧聚集着特区最早开发建设的工业厂房,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填补了湖里工业发展的空白,孕育出金龙等一批市重点企业,并组建形成了以电子、机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随着产业优化升级的加快,湖里开始实施“腾巢换凤”战略,大批老工业企业生产制造业逐渐移向岛外。

同样与如今不同的,还有城区面貌。特区建立初期,湖里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老一辈创业者的印象里,湖里是道路不平,路灯不明,没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就连个邮局和超市都难找到。而勤劳的湖里人,正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筚路蓝缕,一步一步走向今日的繁荣。

飞跃

30多年快速发展

完成华丽转身

关键词1 产业升级

2013年,湖里区GDP732.16亿,财政总收入106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7.41亿,而在建区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湖里区GDP仅0.22亿元,财政收入538万,工业总产值0.14亿。湖里用近三十年时间完成了这个跨越。

随着湖里“腾巢换凤”战略的实施,传统工业逐渐被先进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所取代。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湖里先进制造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引擎,如目前辖内有以联想移动、戴尔计算机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有数据显示,湖里区18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产值占去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8.7%。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辖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20家,总收入占全市的42.3%。吉比特网络、雅迅网络、趣游科技等软件企业加快发展。这一批龙头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加强自主研发、产品更新换代,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使湖里经济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

在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下,湖里区第三产业也快速发展,目前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76%,是“十二五”开局以来的最高值。商务、物流、金融及新型房地产业等行业成为三产的主力。商贸业焕发着勃勃生机。江头、凤湖商圈业态不断升级、东部万达等商圈日益繁荣,吸引着岛外及厦门周边地区众多居民前来购物休闲。总部楼宇经济已成为湖里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2013年,湖里区新确定了37家总部企业,新增亿元税收楼宇5幢,发展迅速。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项目和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入驻这里,越来越多的国际性酒店、专业市场、商贸中心兴业于湖里……他们为湖里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这湖里产业的提升。

关键词2 民生改善

昔日的湖里,一度是一片偏远落后的郊区渔村。建区初期的湖里,除了工地和黄土,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如今,湖里已经建成了“一环四横六纵”的交通网络。“两桥一隧”和成功大道、环岛干道等交通干道的相继通车,让湖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厦门岛“门户”。

与此同时,湖里也在雕琢着“细节之美”。去年,湖里投入4200万元改造提升五缘湾、湖边水库、枋湖片区、湖里老工业区等绿化景观,并实施夜景提升及飞机航道下殿前片区屋顶绿化美化工程,启动佛祖山社区公园建设,加快薛岭山上山步游道等建设。还投入3659万元,实施海天路、悦华路西段、枋湖路东段等7条道路改造。并注重环卫基础设施的改善,去年投入967万元新建7座清洁楼、3座公厕、4座环卫职工爱心服务点。还安排800多万元,建设和改造“村改居”社区自来水管网、路网、排污沟等公共设施。集中整治了内陆水域的防洪排涝、污水排放,改造了新丰水库、埭辽水库。

湖里的面貌越来越美,正在焕发迷人风姿。而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都是湖里的广大居民。

未来

全面深化改革

开启新征程

湖里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是改革开放最直接的受益者。在我市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美丽厦门战略部署之后,湖里区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先行先试,根据区情制订了“美丽厦门”三十二项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率先建成展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城区,为建设民富区强美丽幸福湖里,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未来,湖里将在五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在优化投资环境上取得突破: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营造高效规范透明的投资环境,用好用足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招商资源,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市场、企业各自归位、各尽其责。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大力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驱动,加快退二进三,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积极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创新信息消费发展模式。出台鼓励引导传统工业企业外迁政策,加快推进“腾巢换凤”。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现代服务业培育机制,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取得突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推动“村改居”社区和城市社区同城化,推动完善征地补偿包干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强化原村民权益保障,让群众充分共享城市化成果。

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取得突破:以推进美丽厦门的共同缔造为载体,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在干部人才队伍管理上取得突破: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和落实政府工作部门、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全区处、科技干部和区、街两级干部轮岗、交流任职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550”人才计划,创新人才引进。

链接

美丽厦门32项行动计划

亮点项目

(1)实施道路和绿化改造。年内投入3000万元加快悦华路、海天路等道路改造,投入3000万元提升五缘湾、枋湖等区域绿化美化水平。

(2)加快公园景观建设。加快推进薛岭山、园山、虎头山等山地公园建设,建设佛祖山社区公园。

(3)用好社区边角空地。排查摸清辖区内边角空地,发动群众共同商议合理利用方案,开展绿化提升或建设停车楼(库)、文化活动广场等。

(4)规划建设慢行系统。规划建设五缘湾、湖边水库、忠仑公园等3条绿廊,把五缘湾-湖边水库-忠仑公园连成一片,打造市民休闲健身的步行环境。

(5)推行社区听评会制度。社区的事如何办、怎么办,通过召开社区听评会,让社区居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

(6)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北站、禾山、禾盛、围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东渡、塘边社区服务中心改造。

(7)开展群众互助活动。规范建设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推广“空巢老人平安铃”、“女子守望队”等做法,在邻里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8)搭建群众公共交流平台。办好“和谐邻里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活动;提供场所组织社区内有共同爱好的居民开展交流,促进社区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9)加强文明劝导。坚持在主要交通路口常设语音播放器,经常更新播放内容,大力开展文明出行、制止违建、遵章守法等宣传劝导。

(10)推广道德讲堂和法治讲堂。在全区区级以上文明单位(学校、社区)普及道德讲堂;在所有社区推广百姓法治讲堂,实现“定制式”普法全覆盖。

(11)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推广社区慈善驿站,简化医疗救助程序,落实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将外来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12)加快建设富民工程项目。推广蔡塘社区发展中心模式,推动枋湖、后埔社区发展用地项目动工建设。

(13)建设便民生鲜超市。在岛内东部配套建设若干家生鲜超市,满足居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14)规划建设人行天桥。年内建成环岛干道(金福缘新城—五缘学村)、SM广场、东渡商检站等人行天桥,方便市民出行。

(15)发展“社区公交”。对禾山“社区公交”进行调研总结,推动发展“社区公交”,解决“城中村”居民的交通需求,遏制摩托车非法运营和电动车违规上路。

本版文/本报记者 郭瑜芬 通讯员 洪重华

本版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通讯员 陈瑜瑾

责任编辑:蓝晓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