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发祥地巨变:湖里从落后渔村变身现代城区
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在湖里拉开帷幕。1984年,邓小平在湖里题写“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1987年,湖里区作为行政新区应运而生。今日,湖里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的历史新时期,将再次扬帆起航,成就新的辉煌。 作为特区发祥地,湖里用三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传统农村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变。 2013年,湖里区GDP732.16亿,财政总收入106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7.41亿,而在1988年,湖里区GDP仅0.22亿元,财政收入538万,工业总产值0.14亿。湖里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个跨越。 如今,湖里将继续弘扬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着力在优化投资环境、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一体化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干部人才队伍管理等五大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在2020年率先建成展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城区,为建设民富区强美丽幸福湖里,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起航 2.5平方公里土地上 跨出第一步 1981年,随着一声动工的炮声,在国务院批准划出的湖里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大幕。1987年,湖里作为一个行政新区应运而生。近三十年来,湖里筚路蓝缕,一步一步将“都市里的村庄”建设成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心城区。 正是在这片热土上,湖里建立起了它最早的工业:湖里大道两侧聚集着特区最早开发建设的工业厂房,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填补了湖里工业发展的空白,孕育出金龙等一批市重点企业,并组建形成了以电子、机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随着产业优化升级的加快,湖里开始实施“腾巢换凤”战略,大批老工业企业生产制造业逐渐移向岛外。 同样与如今不同的,还有城区面貌。特区建立初期,湖里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老一辈创业者的印象里,湖里是道路不平,路灯不明,没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就连个邮局和超市都难找到。而勤劳的湖里人,正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筚路蓝缕,一步一步走向今日的繁荣。 |
- 2014-02-10厦门召开纪念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30周年座谈会
- 2014-02-09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30周年 殷殷寄语激发豪情壮志
- 2014-01-20推进厦门经济特区协商民主向前发展
- 2014-01-07《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出台
- 2013-05-07九龙江“北引”——厦门经济特区大动脉
- 2012-12-30厦门经济特区"再出发" "一区三中心"将成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