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看厦门 > 正文

厦门老字号期待“涅槃重生”

2014-01-21 11: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探索

新形势下创新求发展

当然,除了高租金外,使得厦门老字号陷入困境的,还有很多因素。在民盟老龄委副主任林地球看来,老字号自身的技艺和创新、是否有传承人、政府的政策扶持、社会公众的关注度等都可能影响老字号的传承和发展。

“由于许多做饼的师傅都离开了,没有了技术支撑,庆兰这个老字号也就逐渐消失了。”作为庆兰馅饼技艺的发展者之一,东方兰馅饼的负责人施正现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并不是庆兰馅饼品牌的传承者,但是,通过庆兰馅饼原有的做饼师傅,他们正在努力地将庆兰老字号的技艺传承下去。

市场环境的变化,让厦门不少老字号感受到了“寒意”,专家认为,起步于计划经济或物资匮乏时代的老品牌,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中,一时“回不过神”,落入市场自由竞争的漩涡中,而失去了自我的定位是正常的。但是,在市场的倒逼下,老店也只能抖擞精神,因时而变。

“目前,我们在厦门的四家店,有2家是面对普通客人的小吃店,一家是兼顾小吃和大菜的酒楼,2012年,还在中山路开了一家好清香中西餐饮连锁店,以满足中西口味各路顾客需求。”好清香文化艺术中心店总经理尤志鹏告诉记者,作为厦门最早一批“中华老字号”,好清香在面对老字号“不景气”的情况下,选择了主动“动起来”,在坚持特色小吃产品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营模式,让企业显现出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不论是黄则和通过标准化生产,在厦门境内已经开设店面百余家;还是黄金香从小店经营迈向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厦门老字号在新形势下,积极和创新的变阵求生都让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突围

老字号关乎城市文脉

一面是困难重重,一面是奋力求生。老字号究竟该何去何从?12日,民盟厦门市委召开厦门老字号的传承与保护专题座谈会,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厦门老字号的生存现状,为老字号的传承发展提些建议。

据厦门市商务局流通处副处长赖仁根介绍,厦门市从2006年开始推进申报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工作,截至2011年,共有12家企业获得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其中,2006年有4家,2011年有8家。

“老字号是指经营时间较长,拥有独特技艺或服务,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商家。它承载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厦门市人大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告诉记者,厦门正步入经济转型发展的后工业时期,传统工业逐渐淡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打造名牌产品、发展名牌战略是必然之路,而老字号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这一战略的重要体现,也为更多品牌企业成长为“老字号”的基础。

“人们到了北京很自然地想到琉璃厂,到了上海就会想到聚荣轩,这些都是老字号所承载的文化与城市相结合的典型例子,厦门也需要这样一个与城市相融合的文化代表。”原厦门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翁铭泉如是说。而对于不少人争议的某些老字号因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应该关闭的问题,他也认为,老字号承载的更多的是人文历史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老字号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文化动力和文化能力。”在朱奖怀看来,老字号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商家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社会的关注度直接关系到老字号的社会价值是否能够得到认可,因此,唤醒公众对老字号的关注迫在眉睫;其次,政府能否为老字号搭建一个适宜发展的平台也尤为重要,“最基本的就是租金问题”,朱奖怀说,在这一点上,政府可以借鉴天津的做法,为老字号商家提供一个城市综合体,这样既解决了租金问题,又能起到集聚效益,使之成为厦门老字号展示的一个窗口;当然,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字号的传承发展最关键的还在于抓技艺、重创新,让老字号在新时期焕发新光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