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夫妻15年来举债 在厦门办外来娃学校(图)
从吕岭路一路向东,走进泥窟社,各式民宅高低不等。这里是厦门岛内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属于思明区洪文社区。在这个城中村的中心位置,有两栋正规教学楼,这就是玉秀中学,一所由四川夫妇举债近15年,坚持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一封邀请信 夫妻怀着梦想来厦 20年前,接到在厦门做翻译工作的大学同学的一封邀请信后,在四川老家一所中学任英语老师的万秀红和荣继达夫妇,作出了让家人坚决反对的决定,辞职到厦门打拼。先是荣继达到厦门,在大学同学的介绍下,如愿成为一名英语翻译,在感觉到厦门的“舞台”更大、赚钱比老家多后,他便让妻子也辞去英语教师的工作,一起来厦门打拼。万秀红到厦门后,并没有荣继达那么幸运,而是到一所民办幼儿园当老师,后来又到一所小学担任临时的代课老师。 “那段日子,其实就是在做临时工,哪个学校缺老师,我就过去帮忙。”万秀红回忆说,那几年的生活让她对未来很迷茫,“用现在很时髦的一句话讲,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或许当时就差回老家的勇气了。”最终,她还是在丈夫的一再鼓励下,才决定留下来继续在民办学校临时代课,甚至还曾一度为了贴补家用,去做钟点工、英语补习老师。 因女儿上学 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1998年,女儿来到厦门,彻底改变了两人最初的梦想。“女儿当时刚好7岁,到了读小学的年纪,但因没有厦门户口,无法按当时的政策在厦门读书。”万秀红说,女儿无法就学让他们很无助,因此有了开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想法,“女儿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大批外来工子女在厦门无处就读,如果办一所学校,这些孩子不就有书读了嘛”。 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随后,两人从老家筹了8万元,招了6个教师,在洪文社区石村租了几间民房,着手办自己的小学。为了省钱,万秀红自己做窗帘;夫妇俩砌墙、刷白灰……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99年9月1日,玉秀小学诞生了,当时全校只有4个年级48名学生,最小的班级只有两名学生。 |
- 2013-12-17外来娃“被”学闽南语,有必要吗?
- 2013-11-26外来娃怎么教老师学者齐探讨
- 2013-10-09厦门外来娃都上公办学校 这才是公平么
- 2013-09-22厦门中小学生患龋齿颗数增加 外来娃牙齿更糟糕
- 2013-09-11漳州外来娃开学一周没课本 校长称外来娃需三证
- 2013-08-30厦外来娃都上公办学校,这才是"公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