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将转变政绩考核体系 不以GDP论英雄
名片 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初步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 项目 ●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工程。合理界定区、街(镇)、居委会(村)的主体功能,建立“不以GDP大小论英雄、只以功能发挥好坏论成败”的工作和政绩考核机制,保障主体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招商和财税机制创新工程。建立全市统筹的招商机制和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税收分成机制,引导项目向各主体功能区集聚,推进统筹发展。 ●开放机制创新工程。整合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模式,创新市场开拓机制,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积极扩大出口、增加进口。加强对外交流,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本报记者 刘艳 厦门商事登记制度已开始实施,这项机制创新的重磅举措,充分体现出厦门在改革开放中“试验田”的作用。可以预见的是,2014年,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厦门机制创新将取得重大突破,经济、干部、人才、政策等发展要素资源都将发生令人期待的变化。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事登记制度 证照分离,取消注册资本门槛,放宽场所登记条件……在厦登记注册企业更省时省力省钱,厦门的商事登记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为全省的试验区,厦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按照美丽厦门机制创新行动的目标,厦门的商事登记制度将力争符合国际惯例,并以此全面优化投资软环境。 探索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模式 自贸区无疑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最大“制度红利”, 眼下厦门正力抓申报,大力争取。 几天前举行的厦门自由贸易园区研讨会透露,厦门已研究制定《厦门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并经省委省政府呈报国务院。 厦门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程度十分高的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厦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空间面临巨大挑战,厦门迫切需要通过自贸区建设来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加快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有助于厦门形成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考核由比速度转为比质量 “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能干什么的人干什么。”日前,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晓舟在宣讲时表示,以统筹发展的理念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伴随这一理念的转变,考核体系将发生重大转变。 比如,思明区以服务业为主,今后考核时,服务业发展所占的权重就多一点;同安的莲花镇,它的主体功能就是生态保护,考核重点就是生态保护得如何。也就是说,考核体系由单纯比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转为比质量、方式、后劲。不是不要GDP,而是不以GDP论英雄,是一个综合考核体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管理的创新,是机制创新的重要篇章。以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和办法,厦门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
- 2013-12-17政绩考核不可“单根杠杆”
- 2013-12-16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新规的“转向”意义
- 2013-12-13愿政绩考核“新风”吹散雾霾
- 2013-12-12政绩考核新政立严规 给盲目举债的干部上"紧箍咒"
- 2013-12-11政绩考核新规有破有立
- 2013-12-11中组部:政绩考核“不唯GDP”有五个内涵
- 2013-12-11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新规的“转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