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鸿山人防隧道改造 变身科普景观慢行通道
立足于民 创新服务 改造鸿山人防隧道、成立人防工程质监站、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一个个亮点工作,勾勒出了今年市民防局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服务民生的轨迹。“我们一直坚持将民防工作立足于民,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平战结合,创新服务,干一件成一件,不断增强城市防护能力,提高居民防护技能。”市民防局局长游有雄说。 厦门日报讯 今年以来,市民防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美丽厦门建设,不断开创我市民防建设新局面,受到上级的高度肯定,也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 1 鸿山人防隧道改造: 开辟慢行系统 生动展示民防科普 蓝天白云、飞机翱翔……走进改造后的鸿山人防隧道,仿佛行走在蓝天白云之下。记者从市民防局获悉,历经3个多月的改造修缮,鸿山步行隧道已于11月27日开通,并于昨日向广大市民开放。 鸿山步行隧道整洁明亮,坡道平缓,盲道和无障碍通道方便老弱残疾人员通行;安全监控、消防器材、应急灯和安全指示灯等设施完善;顶部的天空设计更让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人防科普长廊包括民防情势、民防科普知识、空袭兵器知识三个篇章,图文并茂,形象逼真,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效结合,令人印象深刻。市民防局此举,不但为市民休闲健身、避暑纳凉提供了一个好去处,而且开辟了社区群众性人防宣传教育场所,进一步丰富了厦门旅游产品,百姓好评如潮。“不仅有效缓解了这一带的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而且有利于普及民防知识。”市民温远坤说。 厦门民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建设上千个、数百万平方米的人防工程体系。其中,鸿山人防隧道连通思明南路与石泉路,全长294米,是许多老厦门人熟悉并常走的通道,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凉爽的隧道更成了市民通行的首选。该隧道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责权范围从隧道中央一分为二——靠近第一医院的半段归市民防局管理,靠近鸿山公园的另一半则属于原二轻局管理。因年久失修,阴暗潮湿,墙皮剥落,存在安全隐患。2010年6月,靠鸿山寺一侧穹顶渗漏严重,“洞内小雨下不停”,“骑车人入洞频摔跤”,有市民拨打本报热线反映情况,希望加强隧道管理。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鸿山隧道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确定将鸿山人防隧道改造为方便群众出行的慢行通道,并作为群众性民防知识宣传长廊,这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具体举措,也是开辟社区群众性人防宣传教育的有效实践。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明确由民防局负责该工程项目的协调监管。 市民防局把抓好平战结合开发利用、搞好鸿山人防慢行道改善作为该局今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修缮改造期间,市民防局多次与思明区、二轻联社集团协调改造方案和隧道内出租经营户搬迁问题,对改造方案进行反复修改。还与中华街道镇海社区居委会共同组织召开了“美丽社区共同缔造”议事会议,明确了鸿山人防隧道安全便民、改善条件、提升环境的修缮改造要求,以及防潮防漏、排水通风、降坡防滑、安全监控等技术措施。 2 工程质量监督站: 强化质量监管 提高城市防护力 城市防护能力的高低,人防工程建设质量是根本。有关规定明确,“各省市及国家人防重点设防城市要建立人防工程专业质量监督机构”。近年来,我省各地市均相继成立该监督机构,较好地保证了当地人防工程的质量。而厦门市截至今年7月,还未设立人防工程专业质量监督机构,致使部分人防工程质量存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为此,市民防局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市政府支持。今年7月中旬又召开局长会议,专题研究质监站建设问题。8月5日,省人防工程定额与质量监督站厦门分站成立,标志着我市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将向结建审批、质量监督、竣工备案全过程深化。 尽管厦门成立得晚,可是质监站组建以来,市民防局注重建章立制打好基础。梳理了人防地下室前期审批和竣工验收备案与质量监督关系流程和质量监督业务流程,制订了相关工作职责、质监站内业流程与分工规定、质监站内业建档目录,以及监督与验收内业责任制、个人出勤考核制度,还编撰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手册,为质监站程序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廉政勤政服务打好基础。开展了质量监督试点工作,对全市上半年已监督报备的30个工程项目进行人防工程施工摸底,目前已明确试点项目4个,介入跟踪的项目6个,初步形成质量监督能力。开展了常态化竣工验收工作,已进行易地竣工验收项目18个,就地竣工验收项目20个,初步形成监督与竣工验收一体化模式。 3 行政审批窗口: 换位思考 让百姓办事更便利 今年以来,市民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及行政审批工作,并提出“四个统一”的工作目标,即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在窗口办理,所有行政审批业务统一在网上审批,市、区民防局统一审批标准,窗口服务工作统一规范。 整合工作职能,授权窗口审批。市民防局除综合处外,其余业务处室的行政审批事项均归口办理,并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充分授权窗口首席代表,除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等特殊环节外,一般性的审批事项全部在窗口受理、办结,实行审批专用章制度。 立足于换位思考。为了让市民办事更便利,市民防局不断规范办事水平,将8个审批事项分成11个办事事项,编制11个办事指南、11个办事流程,并制作范本。同时制作审批事项申请表,将审批内容细化,方便业主填写。同时还统一了全市人防工程建设审批标准。 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所有审批事项承诺办结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间35%以内。8项审批事项中,除特殊环节,全部按要求实现“一审一核”。同时还将免建防空地下室项目、免收防空地下室项目只办理方案,不再办理建设、竣工手续,审批程序大大简化。 积极主动作为,服从服务大局。前些年,我市财政投融资民用建筑项目修建防空地下室,因对厦府[2004]138号文件理解不同,立项时没有列入人防建设经费,增加了审批工作的难度。市民防局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今年4月3日,多位市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财政投资项目、民防建设体制等问题,形成专项会议纪要,为更好地服务民生提供了依据,受到群众好评。 4 指挥信息化建设: 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跨区演练成绩优异 日前,市民防机动指挥所首次参加跨区通信演练,接受省人防办实战化检验考核。在没有得到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市民防机动指挥所在接到演练导调文书后,20分钟内从平时状态转入执行应急任务状态,2小时内赶赴100余公里外的漳州市某县“受灾”现场,快速开设指挥所,作为现场救灾组织指挥的通信保障平台。整个演练紧张有序,动作规范,实战化程度高,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了上级人防部门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厦门人防坚持改革创新,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走人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之路,尤其在指挥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有些成果还获得国家专利。如,研制开发了“多功能防空防灾警报器”,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建成了“市民应急疏散信息系统”,获“厦门市信息化十佳项目应用奖”;完成了“厦门人防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达到国内同类系统领先水平。 5 国际民防日活动: 全省首次举办 拓展民防视野 每年3月1日是国际民防组织确定的“国际民防日”,目前共有49个成员国和10个观察员国。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民防组织,1996年当选为该组织副主席国。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展“国际民防日”宣传活动。今年3月1日,厦门首次开展“国际民防日”宣传活动,也是福建省第一次。市民防局在《厦门日报》上开辟宣传专版,利用网络开展有奖知识问答,通过电台直播当天系列活动,还在人流最为集中的中山路步行街举办公开宣传活动,在1400辆公交车、200个楼宇、多处LED户外大屏幕广告播放民防公益宣传广告等,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民防、重视民防的氛围,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在今年3月召开的省人防宣传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专题介绍。 市民防局还注重加强与国际民防的交流与学习。10月6日至12日,市民防局指派罗伍妹同志参加了由新加坡政府举办的“国际灾难管理”培训,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同来自26个国家、地区的政府或民防(消防)组织进行了学习交流。 6 防空警报试鸣演练: 50万学生市民参加 民防意识深入人心 今年5月10日,我市成功举行了防空警报试鸣暨紧急疏散演练,主题是“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提高技能、关爱生命”,共有50余万学生和市民参加。演练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和四项配套活动。四项演练内容:一是组织防空警报试鸣;二是组织在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紧急疏散演练;三是组织八支民防专业队伍集结点验;四是组织人防指挥信息化演练。四项配套活动:一是组织大规模民防宣传;二是召集社会各界人士,举行“勿忘国耻,关注生命,提高技能”为主题的座谈会;三是组织社区演练骨干和学校教师进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四是积极组建民防青年志愿者队伍。同时,还协调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护理系100名学生进行应急救护技能演示。国家人防办副局长杨青山评价:“这次演练各级领导重视,群众广泛参与,演练内容有新意,组织有序,值得向全国推广”。 7 准军事化训练: 创新形式 提升队伍执行力 开展“准军事化”建设,是人防部门履行防空防灾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廉政高效机关、提高队伍素质的需要。今年以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和实战演训等方式,创造性地抓好准军事化训练,民防队伍素质得到有效锻炼和整体提升。 一是依托部队训练机构组织训练。在某集团军教导大队组织了为期3天的人防准军事化训练,邀请专家介绍国外防空武器发展动向和当前敌情变化,示范讲解“战救”技能,并组织实弹射击和观摩军事科目表演,进一步提升军事素质,锻炼作风养成。 二是借助部队院校力量指导训练。12月2日至6日,在南昌陆军学院组织一期人防指挥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电子地图标绘、开设人防指挥所、组织人员疏散掩蔽、组织消除突袭后果等业务知识,提高人防系统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应战能力。 三是通过参加全国人防比武促进训练。严格落实训练时间和内容,机关和指挥所管理站人员全部参训,共获得国家人防办先进个人1名,军区先进个人2名,省办先进单位2个、省办先进个人4名。 8 社区民防建设试点: 以点带面 为居民送安全 厦门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宜居宜业城市,但也是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地,更是国家确定的人民防空重点防护城市。近年来,市民防局通过开展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工作,构建了多层次的服务百姓、保障民安的民防体系,而开展社区民防建设试点,是该局为群众办实事、送安全的又一举措。 今年,市民防局在思明10个街道、20个社区进行了社区民防建设试点工作,在海沧区部分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细化制度标准、落实场所装备、丰富活动内容、加强应急演练等措施办法,抓点带面,逐步规范基层人防建设。 思明区、海沧区和各试点街道、社区严格按照要求,积极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制订预案,开展训练演练;二是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居民学习防空防灾知识,提高社区居民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协调抓好民防设施建设,规范整合各类民防场所,对部分人防工程进行了标识;四是抓好社区民防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了党员干部、楼组长和有一技之长的居民骨干、社区干部等组成民防志愿者队伍,并组织应急救援等演练。 试点中,各单位紧密结合实际,把社区民防建设融入到社区建设的全面工作中。思明区是一个老城区,人口密度大,民防工作地位重要,区民防局积极协调民政局、文明办等部门,把社区民防建设融入到平安小区、文明小区建设中。海沧区在社区三级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中融入民防要素,在系统软件中设置“民防模块”,全面录入辖区民防信息,并集成民防指挥通信信息采集系统,在全省率先打造社区“智慧民防”。 文/本报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 付强 |
- 2013-12-20厦门白城隧道泵房改造完工 装上摄像头实时可监控
- 2013-12-19福州四部门昨联合演练长隧道内起火救援
- 2013-12-18福州五虎山隧道雨天事故频发
- 2013-12-18五虎山隧道两小时四车祸
- 2013-12-18福州五虎山隧道雨天事故频发 两小时发生四起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