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外地人忆各地习俗 舌尖上的冬至记忆中的家乡
厦港街道老人欢乐包汤圆。(资料图)记者 常海军 摄 冬至,在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一些地方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那么,各地的冬至风俗有什么差异,家乡冬至的“味道”还记得多少呢? 本报采访了多位在厦门的外地人,当他们聊起记忆中的冬至风俗时,充满回味和笑语。周日恰逢冬至,何不一家人包一锅“温暖牌”汤圆? 海西晨报记者 陈淑君 今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冬至俗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在此之后又有小寒、大寒和数九接踵而至,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那么冬至期间各地饮食风俗有哪些呢? 长春 吃饺子 想念和妈妈包饺子的日子 “谁说冬至就要吃汤圆?我家就吃饺子不吃汤圆。”昨日,市民贾女士打进本报热线如是说。贾女士是东北人,每到冬至,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包饺子吃。儿时冬至的情景,如今回忆起来依然让她倍感温馨。“包的馅很常见,就是萝卜猪肉、韭菜豆腐、白菜猪肉……不过妈妈说了,外面的不好吃,自己家包的才好吃。记得每次都是我擀皮,妈妈包饺子,那时候家家都有大案板,都包饺子。”贾女士说,可惜如今到了厦门,家中也不常包饺子了,而是直接买现成的了。“案板都没有,饺子怎么包?”不过,贾女士决定,今年冬至,她要在家里包饺子。 山东 喝南瓜粥 与花生一起熬很甜 记忆中的很多节日,都与美食有关。来自山东的朱女士说,她最怀念的是家中的南瓜粥。每到冬至,家里都会熬一大锅热腾腾的南瓜粥。“长长大大的南瓜,切片和花生一起熬粥,很甜。”朱女士说,更早的时候,这南瓜粥不是冬至那天吃,而是大年初一吃的。冬至那天,把南瓜切片,串起来,挂在臭椿树上。树上还会挂上棉花秆。这南瓜要一直挂到大年初一,再取下来做汤。棉花秆用来做柴火,就不容易冻手。老人说,大年初一吃了冬至挂在臭椿树上的南瓜,整年身体会健康,哮喘、咳嗽都不会得了。 |
- 2013-12-19话说冬至:古代称“亚岁” 曾为节气之首
- 2013-12-19福州冬至吃的“米时”并非糍粑
- 2013-12-19莆仙独有风俗冬至扫墓 市民忙备祭品贴汤圆
- 2013-12-18福州冬至“搓米时”源于“孝子寻兽母”传说
- 2013-12-18冬至,阳生春来 话说“苦锥粿” 菊诗
- 2013-11-21冬至前“平民”药材涨价 厦门大妈别急着囤货
- 2013-04-05莆田清明彰显地方习俗 不少地方仅冬至扫墓
- 2013-01-08冬至过大年粤琼重民俗 潮汕好似“小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