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聚焦来厦务工者人际交往:努力工作生活 内心却很孤独

xm.fjsen.com 2013-12-19 07:31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工作环境限制了他们的交流,业余生活不是很丰富。

海西晨报记者 袁青青

“打工时很容易和曾经的好同事、好朋友失去联系。”常感觉孤独的打工者小钟说。

在这座急速变动的城市里,有一群年轻的打工者为了生活和理想默默奋斗,他们有着对人际交往强烈的心理需求,但在交往行为上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

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林赞歌老师认为,“大家都在等朋友来”的被动式交往模式和“凭喜好交往”的儿童交往模式,成为新生代员工成长的瓶颈。为此,记者走访了岛内外多家企业展开调查。

虚拟世界很活泼

现实生活很内向

讲述人:

企业人力资源经理 小龚

在集美某服饰公司任人力资源经理的小龚说,同事们常在QQ群里聊得火热。“网上很活泼的人,现实里其实很内向。”小龚告诉记者,网络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但也让人和人之间少了传统的情感交流。

该服饰公司的300多名一线工人,上班时间常忙得焦头烂额,下了班也没时间参加娱乐活动。“车间很吵,我们也不能聊天。”工人小陈透露,下班后回到自己那小小的出租屋后就不想动弹了,看看电视剧或用手机上上网,懒得去同事家串门。话不多的小陈不太合群,给人感觉很内向,但小龚却说:“你看小陈的空间日志会觉得他还蛮有趣、蛮俏皮的。”

记者在集美区随机调查了20位“85后”打工者,其中16位告诉记者,他们过着“吃饭、睡觉、上班”三点一线的孤独生活。用手机或去网吧上网以及在家看电视,是最大的乐趣。考虑到出门就要花钱,他们并不常逛街、和朋友聚会等。

“他们都很熟悉网络用语,在网上也很会和人聊天。”小龚称,这些打工者在现实中交朋友、制造聊天话题等能力并不强,他们也常凭着感觉去处理人际问题。

假装很开心

内心好孤独

讲述人:奶茶店服务员 小钟

记者走访岛内外多个企业时发现,大多数打工者从事服务业和制造业,工作环境封闭,内容单一。此外,服务行业窗口的员工常被要求以亲切的微笑服务顾客,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多数人是假微笑假开心,内心其实很孤独。

“我们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其他的技能。”小钟来自江西,目前是一家奶茶店的员工,她告诉记者,厦门的消费水平太高了,一个月3000元不到的工资让她生活得有些吃力。小钟的工作很忙,但再忙也要微笑面对顾客,天天假装开心,小钟说其实自己很累。

记者了解到,除了上班时间,小钟回到宿舍后就变成“宅女”,也可能是平时微笑太多,在宿舍的她常感到孤独,“压力总要发泄出来,整天笑,谁受得了”。

在奶茶店打工之前,小钟曾在一家企业当工人。“每天就是检查拉链,头脑里都是空空的。”小钟说,工厂里封闭的工作环境和流水线作业很磨人,下班后常让人觉得孤单。

面对矛盾和冲突

处理能力弱

讲述人:

湖里外来青年文学社社长

颜先生

“他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他好过。”矛盾产生时,这是很多人最直接的想法。湖里外来青年文学社社长颜先生常年接触外来打工者,在他看来,很多“85后”、“90后”打工者很单纯,与人交往不做作,但面对冲突时,解决能力有点差。

“一方认为,用一下你的东西又不会怎样。另一方却觉得,你用我的东西还这么拽。两个人就因为一件小事大打出手。”颜先生说,日常中,工友间因为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的案例非常多。

小李和小张都是20出头的小伙子,当时他们有一个共用的工具,并由小李在保管,某天工友小张因为急用便没打招呼就要拿走,二人为此吵得面红耳赤,其中一人更是拿起桌上剪刀刺向对方,幸好被及时拉开。在颜先生看来,成年人为这样的小事而打架实在不应该。

记者走访多家企业工厂得知,当工友间发生矛盾时,多数人处理方式较为简单粗暴,也有人选择逃避忍让。

责任编辑:蓝晓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