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香港“土豪”常在厦门问路 实为骗子开高档车装有钱人

xm.fjsen.com 2013-12-19 07:15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被抓获的骗子在指认现场

这四人也是“问路诈骗”的骗子,如果有人被他们骗过,请找翔安刑侦大队报案,电话0592-7298110

年底到了,骗子又四处出没,形形色色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这些骗术大多老套,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上当,为什么?因为骗子都是“专业培训”,针对专门的人群诈骗,对特定人群了如指掌。

每一个被骗人群,都有他们特定的生存状态,被骗与此分不开关系。为此,导报今起推出“年底防骗”系列报道,希望能让更多人“防身”。

受骗人群:20岁左右外来务工者

受骗特点:越年轻越单纯越容易上当

受骗地点:工业园区、工厂附近

行骗方式:问路、借手机、借银行卡

一句感言: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案例

遇人问路 女孩被骗8100元

12月5日下午3点多,小余一个人走在翔安的路上,口袋带了1000元。她今年20岁,云南人,刚从翔安火炬园的一家工厂辞职。“小妹妹,友达怎么走?”路边停着一辆奥迪车,没有车牌,两个女人坐在车上,妆很浓,脸很白,很时尚。“我也是外地人,看到都是女人,我就想帮她们。”小余说,她上了车。

坐在车后排的女人自称是香港的服装设计师,要找友达光电的张总,她们有一批服装被海关扣了,要交10万元,张总答应给她们钱,可她手机没电。

小余递上自己的手机,“香港人”打了个电话,说张总在上班不能外出,只能汇款,可她的银行卡是澳门的卡。“能不能把卡借给我?”“香港人”提出第一个请求,小余心想钱是汇到自己的卡上,没什么危险,就回家拿卡。

接着,“香港人”提出第二个请求,借小余的笔记本电脑查询货物是否还在,但资料在车上,要拿到车上查,善良的小余又答应了。

车子开到祥达(光电),“香港人”让小余用手机查询10万元是否到账。“她偷看我的密码,听到卡里有7100元。”小余事后回忆。

很快,“香港人”编了个谎言下车,跑到ATM偷偷取走小余的7100元,而小余的手机没有开通短信提醒。

这还不够,“香港人”说车子没油,借走小余身上最后的1000元,让她从卡里的10万元扣,一会儿回来请她吃饭。

就在被榨得一分钱不剩时,车子把小余送回了家。

 

对象 都是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

当天,诈骗小余的奥迪车开出没多久,就被翔安刑侦大队和马巷派出所民警抓获。看着钱和笔记本都被追回来,小余喜极而泣。“当时我有一种冲动,想见见她们,和她们说几句话。”昨天小余说,她想问问“为什么我好心好意帮你们,你们却来骗我”。后来她想通了,“我就是太单纯了,刚出社会一年多,没什么经验,才会那么容易相信陌生人”。

翔安刑侦大队侵财犯罪中队民警蔡加齐介绍,被骗人群确实都是涉世未深的外来务工人员,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欺骗小余的团伙至今作案10多起,专门针对翔安火炬园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被骗者平均年龄不到23岁。

民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那些年龄较大的务工人员面对“香港人”问路,警惕性较高,会“摆摆手”、“指一指”,不跟对方搭话。

为了引诱年轻人上钩,骗子有时还会摆出利益诱惑,借卡的同时,承诺会给予一定的报酬,500元、800元。“有超过50%的被骗者,受到利益诱惑,觉得自己能拿到酬劳。”民警说。

揭秘 专挑工业区 足迹遍全国

据了解,上述团伙12月3日来到厦门,已得手5起,骗得现金1.9万元。小余事后回想,骗子肯定经过专业训练,“她们演得太好了,真的让我相信她们是香港的服装设计师”。

他们真的经过“培训”。该团伙共3人(包括一男司机),已被刑事拘留,经查,他们全部来自安徽省五河县。

初步查明,上述团伙的足迹踏及江、浙、闽、粤,今年3月份还出现在内蒙古。而他们的豪车,则是租来的,来自五河县当地的一个租赁行,挂的却是浙江的牌照。

导报记者留意到,两名假冒香港人的女子,一个30岁,一个18岁,男司机37岁。民警解析,这样的老少组合是一种常用模式,由老的带新的,“传帮带”。

民警介绍,行骗前,“问路骗子”先到火炬园区附近了解情况,找打工者搭讪,了解工资什么时候发,公司的负责人姓什么,行骗时懂得辨认厂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骗子一般在月初行骗,因为经了解,火炬园区里有很多公司发工资的时间在月初前几天。

除此之外,这类骗子行骗时总是穿金戴银,打扮时尚,营造一种身份象征,减轻怀疑。为了谎称他们真的是香港人,他们也会说几句广东话,比如“你很厉害”、“谢谢你”等。

民警注意到,“问路骗子”之间也在交流经验,比如骗到广东时称自己是马来西亚人,后来发现行不通就改身份;有的准备要到成都、南昌等地的工业园区去行骗;有的骗出境外骗到港、澳、台。

延伸

女友夺回被骗银行卡

12月6日,翔安警方又在火炬园区附近抓到一名“问路骗子”,男性,姓刘,也是安徽五河人。

有意思的是,他采取走路行骗,唯一的道具,是他手里的宝马车钥匙,假的。他只有初中文化,但戴个金丝眼镜,看起来挺有涵养。

他骗走一名18岁男性打工者的银行卡,说自己是深圳富士康的负责人,在集美出了车祸,要请人把钱打到银行卡上,答应给酬劳。

就在骗子走出100多米时,那名打工者的女朋友骑着电动自行车刚好赶到,之前,小情侣吵过架。强悍的女朋友一听说男朋友把银行卡和密码都给了陌生人,卡里还有2000元,立马骑车追出去,厉声夺回被骗银行卡。

相关新闻

他以为下雨 警察不会出门

东南网12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刘海燕 孙青 文/图)用来诈骗的电脑主机坏了,黄某心想着警察不会在雨天出门,就抱着主机出来了,没想到还是遇到了警察。

黄某是安溪人,躲在湖里西潘社,做着诈骗的勾当。前几天,黄某用来诈骗的电脑主机坏了,这是他指着“吃饭”的家伙,但是黄某胆子小,怕被警察抓,平时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一直拖着不敢出去修。

12月15日下雨了,黄某琢磨着警察应该不会出门了。于是,他下午5点抱着电脑主机出门了,结果遇上了正在巡逻的湖里刑大街面犯罪侦查中队民警。

开始,民警还以为他是小偷。但是,一打开电脑,发现里面充斥着诈骗的资料,包括诈骗台词、兼职刷信誉的申请书之类的。案件被迅速移交诈骗犯罪侦查中队。

目前,已查明黄某涉嫌诈骗20余起,涉案金额3万元。

相关新闻

“香港人”问路借银行卡别轻信 翔安警方打掉一诈骗团伙

“香港人”开着这辆租来的奥迪车行骗。警方供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 于婧媛 通讯员 厦公宣)18岁的女子小余遇上一个“香港人”问路,热心的她上了车、带了路、借了电脑,最终被骗走8000多元。昨日,翔安警方对外通报,近日打掉一个冒充香港人诈骗的团伙,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警方特别提醒,当独行时遇上自称香港人,开口就谈到借卡、转账时,应立即报警,谨防被骗。

先问路后借卡行骗

今年5月份以来,翔安马巷镇火炬园周边连续发生多起冒充香港人、以借银行卡转账为由、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案件。多名受害人反映,嫌疑人有男有女,打扮时髦,攀谈内容相似:自称香港人,开一银灰轿车,先是问路骗人上车,接着以因香港银行卡翔安无法使用、急需内地银行卡供转账为由,骗取受害人银行卡,再以500元以上不等的好处费降低受害人的防备心。

翔安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侵财犯罪侦查中队民警蔡加齐对多起案件进行串并研判,发现这些受害人平均年龄都在25岁以下,且案发时间多是月初,这应是同一诈骗团伙所为。

18岁女子被骗8000元

18岁女子小余是受害者之一。12月5日15时,她独自一人走在火炬园附近道路时,一辆银灰色的奥迪A4车在她身边停下,车内2名打扮时髦的女子摇下了车窗。

车上一个戴大钻戒的年轻女子说自己是香港人,要来这里找人谈生意,因为手机欠费了,身上的香港银行卡又无法在内地使用,想借小余的银行卡用一下。

小余看到她们开着豪车,还有专职司机,女子时不时说几句粤语,就轻信了她们的话。

小余先把身上的1000元现金给了她们。“香港人”提出要将钱汇到小余的银行卡上,小余就回家拿了银行卡,还告知了密码。令人费解的是,“香港人”跟着小余回家时,看到一台笔记本电脑,又说需要网上转账,单纯的小余就把电脑也借了出去。这伙人离开后,小余收到了取款短信,得知自己的账户被取走7000元时,急得快哭了。

每次作案都在传帮带

其实,民警一直在暗中盯着这辆车。在“香港人”到银行取钱后,民警果断实施抓捕,抓获王某(女,30岁)、马某(女,18岁)、刁某(男,37岁),当场缴获作案车辆一部及嫌疑人诈骗得手的现金1万余元、笔记本电脑一台。紧接着,民警对3人进行突审,循线追击,将另一名嫌疑人刘某抓获。

经审讯,4名犯罪嫌疑人根本不是香港人,他们全部来自安徽省五河县。他们对冒充香港人借卡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共计涉案十余起。

据嫌疑人供述,该骗术均是老乡传授,每次作案都是两三个人一组,只为传帮带,老的带小的,传授一些行骗过程中需要的说辞。每次行骗,为取信受害人,他们的谈话中还会夹杂几句电视上常见的粤语。

民警介绍,这伙人流窜于江浙闽粤一带,最远还到了内蒙古。他们经常交流作案心得,比如最近在广东自称是哪里人已经不好骗了、厦门查车风声紧等。

目前,4人已被刑拘,案件在进一步调查中。

责任编辑:蓝晓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