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训练
■童玩拨浪鼓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陈满意图/刘东华)昨天下午4点,在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之后,灌口风景湖公园终于平静了下来,厦门灌口第二届闽南童玩文化节圆满落幕。持续5天的童玩节,吸引了厦漳龙泉地区的近7万人参与,人气爆棚。
闭幕式结束后,住在乐活小镇的魏女士仍流连在风景湖公园的广场上,迟迟不愿离去。她感觉意犹未尽:“如果能延续几天就好了,还没有玩过瘾呢。”魏女士每天都要带孩子来到活动现场,她说,童玩节上的很多项目,需要慢慢品味,细细了解,“这几天最大的收获是,与孩子交流多了。参加童玩节后才发现,除了电子游戏,孩子可玩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连续两天从岛内赶到童玩节现场的骆先生说:“一个镇居然能举办这么大的童玩文化节,有吃有玩,还能体验。通过童玩节,不仅能了解灌口的悠久历史、风土人情,还能了解闽南的风俗、文化,真没想到。”
童玩节的火爆场面让捏面人大师、台湾苗栗县民俗艺文协会理事长罗紫正倍感意外。童玩节期间,他的摊位前总是异常热闹,他教会了很多小朋友捏面人,自己捏的三四百个面人,都被小朋友们讨走了。罗紫正说:“大陆的小朋友更有激情,更具好奇心,看到捏面人,都感到很稀奇。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厦门与大家交流、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捏面人、学会捏面人。”
70多岁的江先生和老伴特意从岛内坐公交车赶到童玩节现场,说起童玩节的感受,他感慨万千。江先生说,看到童玩博物馆陈列的玩具,又找回了儿时的记忆,可惜现在已很难见到了。他建议,最好能借助童玩节,把童玩再次推广开来,这对小朋友的健康、锻炼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都很有必要。
■地球棋
花絮
老两口打板羽球 小朋友们好奇围观
童玩节期间,一对正在打球的老夫妻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他们是78岁的张裕荣和76岁的老伴。每天,他们都会在风景湖公园里打板羽球,这种球看上去像毽子,有三根鸡毛,又像羽毛球,三根鸡毛插在橡皮头上。球拍更稀奇,看上去像乒乓球球拍,但手柄比乒乓球球拍略长一些。打起来时,他们的姿势很好看,拍起球飞,进进退退。他们的技艺很娴熟,一口气打七八十下,球都不落地。
张裕荣说,板羽球是他们去游玩时买的,当时在北京看到有很多老年人在打,一时兴起便买回了一副,在他们的带动下,周围很多人都爱上了这项运动,连小朋友们也都很喜欢。记者 陈满意
声音
闭幕不是结束
而是新的开始
灌口镇镇长张泓:本届童玩文化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也吸引了30多家企业参加。童玩文化节不仅传承闽南文化,还打造了亲子同乐的平台,小朋友们在童玩节上体会闽南文化,学会了团结、协作、尊重、交流,活动现场许多亲子同乐的场面令人难忘。
持续5天的本届童玩文化节圆满画上了句号。闭幕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传承、发扬闽南文化的工作会一直持续下去,明年的童玩文化节,期待大家的参与。
规模如此宏大
堪称一次跨越
闽南文化研究会灌口研究组组长白玉盛:10年前,闽南文化研究会开始推动闽南文化的发展,开始宣传、普及,进校园讲解,到如今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童玩文化节,堪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这届文化节积累了不少经验,童玩文化节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打造成灌口的文化品牌,带动灌口旅游的发展,打造成闽南独一无二的亲子文化平台。
林得时能做一百多种童玩。
人物特写
“老顽童”林得时:
让孩子们自己做玩具
边玩边念童谣才够味
陀螺、毽子、竹蜻蜓……这些孩子们的游戏,70多岁的林得时还一直在玩,“老伴也跟我一起玩,两个人加在一起140岁了,还坚持玩。”林得时笑着说。
林得时是灌口有名的“老顽童”,也是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童玩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会制作一百多种童玩。除了传统的,他还根据现在孩子的喜好,创新童玩,用废弃挂历、矿泉水瓶做帆船、水车等。
童玩节期间,林得时连续两天去了现场,“童玩节很热闹,可惜少了点正港(正宗)的闽南味道。”他建议,希望以后的童玩节更具古早味。
闽南童玩的古早味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记者很好奇。
“如果能让孩子自己做玩具,边玩边念童谣,才是真正的闽南童玩。”林得时说。
“闽南童玩包括童谣童玩、指掌童玩、田野童玩等多种,而典型的闽南童玩是,自己亲手做童玩玩具,而且要利用废弃的物品做才环保。” 他以现场的丢沙包为例,“可以将废弃的布块两头缝好,让孩子们自己装沙,并最后缝合。这样,孩子不仅可以了解沙子的多少对沙包的影响,还可以学习穿针引线。这样才有意义。”还有筷子枪,准备几根筷子,几条皮筋,三五分钟就可以做成玩具筷子枪了。
“闽南童玩另一个关键要素是,边玩边念闽南童谣。”林得时说,“比如玩沙包,每一个步骤都有配合一句闽南童谣。一放鸡,二放鸭,三拨开……句句押韵,简洁又准确。” 他讲解道,“一放鸡”,即把沙包落下;“二放鸭”,则是一手捡起沙包,同时放下另一个沙包……一直念到数字十,这个游戏才算完整完成。
“可惜现在的孩子只是会玩,没人会念这些童谣了。”林得时对此略感遗憾。
作为“非遗”传承人,他表示,他有责任让孩子重归淳朴健康的童玩时代,把孩子们从电脑前拉回来。
文/图 记者 陈满意 通讯员 林小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