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专家研讨会海沧现场考察侧记
“居民发自内心的微笑比环境更加赏心悦目” “厦门的风景很美,但是我通过今天的参观,觉得更重要的是赏心,我从居民、村民的微笑上读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能够发挥自己在社区建设中的社会责任,以及产生社会行动的这种自觉和自信。这种从内异化出来的这种自信,可能比外面的自然之美更美。”来自四川大学的姜晓萍教授很受感动。听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的专家要来,村民们开心极了。走进美丽的西山社,一股浓浓的“过节”气息迎面扑来。路边的三角梅开得正艳,往来的村民微笑着互相问候。 金银潭、幸福桥、和谐亭,乡贤理事会成员谢永良,向专家们说起公园里的点滴,如数家珍。他说,金银代表着物质生活美满,幸福和谐预示着精神文明提升。“金潭、银潭托起和谐亭,连接幸福桥,您看,多美啊!” 专家们问起名字的由来,村民们说,“和谐”在闽南话里的意思就是齐心协力的谐音,“以后要是村里谁生活不顺心,生意不如意,来我们‘和谐亭’坐坐,保证生活和谐又发财!”听完,专家们连连称赞,还向村民们学起“和谐”的闽南话发音,现场欢笑声不断。 “这是我梦中想要寻找的理想模式”,在海沧区行政服务中心,对行政服务中心颇有研究的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非常惊喜,五位一体的功能实现了“要办事找服务中心、要参与找协商中心、有困难找求助中心、有矛盾找调解中心、有急事找应急中心”的便民利民目标,对此,姜晓萍教授认为,海沧的“5+1”政务综合体模式正是走的是国内少有的内涵式提升模式,与三中全会提到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中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等原则吻合,并且还进行了创新治理。 “有一个细节让我们特别感动,我们离开西山社时,村民们拎着自家产的花生、地瓜,塞到大家手里。大巴开出了老远,村民还依依不舍地挥着手……”海沧老百姓的质朴与热情也给专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美丽中国”提供地方性样本 “海沧大跨越,中国新高度。”第三次来到海沧的华中师范大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勇,感到特别兴奋,每一次来都耳目一新的他,这次用10个字表达了他对海沧试点工作的高度肯定。 “海沧实现了双重的跨越与提高:从渔村到现代工业化市区的转变,实现了经济大跨越;在治理工业城镇社会当中,实现了治理的大跨越。”徐勇教授认为,海沧跨越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强化社会参与治理,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从而变政府独唱为政府领唱、社会合唱,这也是共同缔造的核心。 现场考察时,海沧的动感十足,活力十足,让徐勇教授印象深刻。他说,在共同缔造中,海沧强化了共同性,强化了行动性。这种动感不止是政府动,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在动,让自治真正运转起来,这最为难得。徐勇教授表示,不仅在海沧,整个厦门,它的共同缔造行动,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治理项目经验,而具有更强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希望在厦门市委的领导下,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不仅把厦门建美丽,而且能为“美丽中国”提供一个地方性的样本。 而在厦门大学卓越教授看来,海沧试点工作正是社会治理这一理念在厦门的地方实践,已取得了可喜成果。短短四个来月,海沧的微自治、四民家园等实践,通过进一步梳理和提炼,其所形成的“海沧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下一步可向外界进行推广。“为了进一步提升“海沧模式”,要建立海沧社区治理能力的发展指数。通过社区这一平台,采取量化评估,找出经验,发现规律,看到问题,让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可操作、可执行、可推广,打造出社会治理的“厦门样本”。” |
- 2013-12-03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现机关服务队
- 2013-12-03海沧准备出台志愿服务管理办法
- 2013-12-03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现机关服务队 90后争当志愿潮人
- 2013-12-03医药品论坛5日举行 输台中药材集散中心有望落户海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