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设反家暴庇护站 条件允许也暂时接收外来人员
厦门这个特殊救助站,除了救助本地妇女,只要条件允许,也会暂时接收外来人员
反家庭暴力庇护站,为那些遭受人身伤害、无家可归的受暴者提供了临时住所。 □实习生 罗丽莎 早报记者 丰晓飞 文/图 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人认为家庭暴力是不可外扬的丑事,不少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仍面临着不知所措、求助无门的困境,而家暴也慢慢延伸成整个社会的问题。在厦门,专门设有一个反家庭暴力庇护站,目的就是为了给那些遭受人身伤害、无家可归的受暴者提供临时住所。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记者前往厦门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站,探访庇护站里的受助者。 现状 原则上只接收厦门妇女 常有外来务工人员求助 每个大房间里配有两张床、独立衣柜、空调;房间外设有一个大活动间,里面放着几张桌椅,方便受助者平日吃饭和看书使用……这就是厦门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站给受助者提供的住宿条件。 据厦门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仲纪坤介绍,庇护站是救助管理站的内设机构,救助管理站在原有房间的基础上,空出5间房专供庇护站使用,都是按宾馆的标准间来配备的。 庇护站成立于2008年4月3日,这5年来相继救助过30多名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平均每年有六七个人前来求助。对于这样的求助频率,仲纪坤认为,是很正常的,毕竟来庇护站求助的大部分都是遭受到严重家庭暴力的人。 厦门市妇联权益部工作人员表示,受救助对象必须是厦门市户籍,有报警记录的回执单、伤情医疗证明以及有效身份证,达到以上条件才能在妇联开介绍信,而且要拿到“批准入住单”后才能住进庇护站。 不过,实际操作中却可能存在特殊情况。仲纪坤介绍说,受助者中有些是妇联介绍过来的,还有很多自己上门求助的,“有厦门人,也有周边地区像泉州、漳州等地的,更多的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遇到这种自己上门求助的情况,仲纪坤表示,“只要条件允许,也会暂时接收”。 尴尬 大多受助者只住一两天 个别人受助后却不想走 记者从厦门市妇联权益部了解到,从2008年到现在,5年的时间里,由妇联介绍去庇护站的共有6人次,“实际上只有5个人,其中有个属于伤害案件,原本只开了10天的救助介绍信,回家后暴力没消除,再次报警,又去住了10天”。 “现在出现家庭暴力的情况越来越多。”妇联权益部工作人员介绍说,家庭暴力很难定位,打一巴掌也叫暴力,还有一种是精神暴力,比如长期遭受到冷淡对待,像这种情况他们一般会请心理导师为受助者进行心理疏导。 “庇护站有规定庇护的时间只能一周到两周。”仲纪坤介绍说,大部分的人住一两天就走了,也有2个比较特殊的,一个住了半年,另一个住了1年多,至今还住在这里。虽然只是临时避难所,庇护站不仅要为受助者提供衣食住行,还聘请了心灵辅导师对受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同时也要提供一些法律方面的帮助。 “好人有时也很难做。” 仲纪坤说,“偶尔碰到个别‘不讲道理’的人,接受完救助后还想‘赖’在这里不走。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通常会双管齐下,一边给受助者做思想工作,一边和她的家人进行沟通,最终还是要让她们重归家庭”。
肖阿姨住得最久,在庇护站住了一年多,去年10月刚来时她穿着这件背心,带着伤行动不便。 特写 庇护站里的最长“住客” 带伤入住至今已一年多 肖阿姨,今年57岁,厦门人,去年10月通过妇联介绍来到庇护站。 仲纪坤对肖阿姨的印象很深:“她是在我们这里住得最久的受助者,刚来的时候身上带着伤,行动不便,坐着轮椅,另外自己还请了一个保姆跟她一起住了3个月,直到肖阿姨伤情稳定后,保姆才离开。” 记者在庇护站见到肖阿姨时,她正在活动间里念经书,她说这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情。随后肖阿姨把记者领到她的房间,“住了一年多了,但毕竟这里不是家,总觉得心里没有着落”。 原来,肖阿姨跟丈夫老孙是二婚。两人经熟人介绍认识,老孙比肖阿姨大了整整31岁。两人结婚10年,感情很好。老孙的身体一直不好,都是肖阿姨在身边贴心照顾。不幸的是,去年老孙在医院病逝。“老头子是去年9月6日去世的,第二天9月7日一大早,他跟前妻所生的儿子女儿就把我赶了出去。”肖阿姨称,她还被打伤了,“医院鉴定书的结果为右膝副韧带断裂,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伤级为轻伤九级”。 由于打官司迟迟无果,仲纪坤副站长看肖阿姨情况比较特殊,就继续让她住在这里。“人都有困难的时候,总不能让她流落街头吧,我们还是想帮她一起渡过难关。” 仲纪坤说,“平日我们都有跟她沟通,教她如何保护自己,还会帮她申请法律援助”。 据介绍,目前庇护站就只剩肖阿姨一个受助者。她已经比刚进来时的情况好多了,平日没事的时候,她还会去南普陀当义工。 “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对我挺好的,没事就会跟我聊聊天,开导我,还会叫我一起吃饭、泡茶,我的衣服有些也是庇护站的工作人员给的,真的很感激他们。”肖阿姨说。 除了肖阿姨,之前庇护站还救助过一个30多岁的江西女人,她带着孩子一起在庇护站住了半年。“她的丈夫是厦门人,儿子也是厦门户口,两人当时正在闹离婚,丈夫不让她住在家里,一回去就打她,后来她没有办法只好通过妇联找到我们。”仲纪坤说,“半年后两人离婚了,她就带着孩子从这里搬出去了”。 ■声音 庇护站具有积极意义 即使“遇冷”也要坚持 集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巨东红表示,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家庭暴力的问题,它不仅是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应该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事,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站最积极的意义就在于,能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安全的地方,让她们暂时离开危险的境地,也为后面的生活提供好的指引。而庇护站也可为这些受暴者普及反家庭暴力的知识,并提供法律上的帮助。 巨东红认为,庇护站遇“冷”的原因,一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对家暴没有敏感性,把它正常化处理;二是信息传播广度不够,造成有些人遇到家庭暴力却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帮助,没有信息来源,不知道有专门的机构可以帮助他们。“我们最希望的当然是家庭暴力越来越少,没有就最好,庇护站的存在至少为这30多个需要的人提供了帮助,要是没有这个庇护站,她们很可能面临走投无路。因此,即使‘遇冷’,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站也应坚持下去。但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让更多遭受家暴的人来接受帮助。其实,庇护站不应只是局限于女性来求助,而应拓展它的范围,像老人、儿童等都应该在庇护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