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设反家暴庇护站 条件允许也暂时接收外来人员
由于打官司迟迟无果,仲纪坤副站长看肖阿姨情况比较特殊,就继续让她住在这里。“人都有困难的时候,总不能让她流落街头吧,我们还是想帮她一起渡过难关。” 仲纪坤说,“平日我们都有跟她沟通,教她如何保护自己,还会帮她申请法律援助”。 据介绍,目前庇护站就只剩肖阿姨一个受助者。她已经比刚进来时的情况好多了,平日没事的时候,她还会去南普陀当义工。 “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对我挺好的,没事就会跟我聊聊天,开导我,还会叫我一起吃饭、泡茶,我的衣服有些也是庇护站的工作人员给的,真的很感激他们。”肖阿姨说。 除了肖阿姨,之前庇护站还救助过一个30多岁的江西女人,她带着孩子一起在庇护站住了半年。“她的丈夫是厦门人,儿子也是厦门户口,两人当时正在闹离婚,丈夫不让她住在家里,一回去就打她,后来她没有办法只好通过妇联找到我们。”仲纪坤说,“半年后两人离婚了,她就带着孩子从这里搬出去了”。 ■声音 庇护站具有积极意义 即使“遇冷”也要坚持 集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巨东红表示,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家庭暴力的问题,它不仅是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应该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事,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站最积极的意义就在于,能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安全的地方,让她们暂时离开危险的境地,也为后面的生活提供好的指引。而庇护站也可为这些受暴者普及反家庭暴力的知识,并提供法律上的帮助。 巨东红认为,庇护站遇“冷”的原因,一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对家暴没有敏感性,把它正常化处理;二是信息传播广度不够,造成有些人遇到家庭暴力却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帮助,没有信息来源,不知道有专门的机构可以帮助他们。“我们最希望的当然是家庭暴力越来越少,没有就最好,庇护站的存在至少为这30多个需要的人提供了帮助,要是没有这个庇护站,她们很可能面临走投无路。因此,即使‘遇冷’,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站也应坚持下去。但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让更多遭受家暴的人来接受帮助。其实,庇护站不应只是局限于女性来求助,而应拓展它的范围,像老人、儿童等都应该在庇护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