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食品干燥剂炸伤初三学生眼睛 记者实验解奥秘

xm.fjsen.com 2013-12-02 07:2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干燥剂倒入装水的矿泉水瓶中,瓶子膨胀变热

东南网12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香卉辉/文梁张磊/图)就在前几天,一名14岁的太原市第六十三中学初三学生刘安华,吃完零食后将食品干燥剂放进了保温杯里,随后干燥剂发生爆炸,导致他双眼严重受伤,差点失明。

食品干燥剂随处可见,孩子们吃零食的时候随时都能接触到,它真的有这么危险吗?导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发现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价格便宜的石灰干燥剂,它遇到水确实会起反应,瓶子底部会变形,专家表示,如果是在热水瓶子里,则有可能引起瓶子爆炸。

事件 干燥剂爆炸 初三少年险失明

   前几天,央视报道了这样一起案例,山西一名初三学生,将海苔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放进了保温杯中,可是过了没多长时间,干燥剂发生了爆炸。爆炸导致这名初三学生额头出血,脸上满是石灰粉,眼睛难以睁开。后医生全力抢救,这名学生的左眼视力变为0.3,右眼则基本上失明,仅仅有一些光感,看不清眼前的东西。

零食袋内的干燥剂可不少见。昨天,导报记者走访岛内部分超市卖场,发现绝大多数的零食包装袋内都有干燥剂,海苔、雪饼、瓜子等都放有一些干燥剂。“勿食用、勿浸水、勿开袋、勿玩耍、幼儿勿取”,在火车站附近一家超市内,导报记者在一包透明包装的零食袋内看到干燥剂,上面详细写着中英文禁忌以及“石灰干燥剂”名称。但也有部分干燥剂只是简单用几种语言写着“干燥剂,不可食”。

业内 用石灰干燥剂 可降低成本

“干燥剂按照主要成分,有十几种呢!”昨日,导报记者在网上查询到厦门一家销售干燥剂的公司,致电后其工作人员介绍,常用的主要有硅胶干燥剂、活性炭干燥剂、矿物干燥剂、蒙脱石干燥剂等。

其中,报道中提及爆炸的石灰干燥剂,属于化学吸附干燥剂,“现在已经比较少用在食品上了,大多用硅胶的”。这位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硅胶干燥剂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无毒、无味、无腐蚀、无污染,可直接与食品、药品接触,“即使不小心吃下去,也不会有啥危害”。

既然硅胶干燥剂更安全,为什么还有企业采用石灰干燥剂?“石灰干燥剂要便宜很多,加工起来程序也比较少。”业内一位食品企业负责人说,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这种干燥剂。另一家企业则表示,不同干燥剂用途不同,海苔需要保持松脆,石灰干燥剂就够了。

实验 干燥剂遇水 水瓶膨胀变形

   石灰干燥剂遇到水真的会爆炸吗?导报记者昨日也专门就此进行了实验。

在一个开阔的户外,导报记者专门买来几包海苔,取其中的“石灰干燥剂”,将它们全部倒入一个矿泉水瓶中,几乎全是白色粉末和颗粒。然后将瓶子装满水。

水刚倒完,瓶盖拧紧,瓶子中的生石灰开始“沸腾”,咕嘟咕嘟开始冒泡,同时有白气冒出。几分钟之后,瓶身膨胀起来,摸起来鼓鼓的,而且很热。

继续反应,大约10分钟后,瓶身膨胀更明显,而且温度升高,有点烫手。这时候,瓶子底部已经变形,瓶内的干燥剂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只剩一瓶浑浊的白色液体。

瓶子只是变形,但没有爆炸,这是为什么?“干燥剂只有在密闭的环境才有作用,你拆开以后,空气中的水会通过干燥剂包装的透气孔进去,等你倒入瓶子里,干燥剂早已暴露在空气中反应掉了一部分,所以不会爆炸那么剧烈。”集美大学化学教授黄老师解释说。

专家解读

氧化钙遇水瞬间释放大量热量

   为什么干燥剂遇水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黄老师解释说,这主要是干燥剂中的成分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造成。

“海苔里的干燥剂多是石灰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钙,遇到水会产生急剧的化学反应,反应的瞬间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黄老师说,如果干燥剂是非常新鲜的,而且瓶子的密闭性很好,在反应过程中瓶内空气急剧膨胀,是有可能爆炸的!

黄老师进一步提醒市民,食品中的干燥剂不该给孩子玩耍,一旦不慎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不但会损伤角膜,还会烫伤皮肤。“如果有干燥剂不慎溅入眼睛里,应该尽快用清水冲洗,并迅速就医。”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完就扔掉,避免危险。

责任编辑:张海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