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猪圈、拆围墙、捐鲜花 海沧西山社村民共建美丽家园
东南网11月2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 通讯员 林泓 郑伟明文/图)海沧区东孚镇寨后村西山社,一个位于天竺山脚下的村庄。或许,不少人还记得,这个村庄的村民拆猪圈盖纳凉亭,让废弃猪圈变成公园的故事。 这些都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在成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试点社区之后,这里的村民们显然已经做好准备,要把自己村子打造成一个与天竺山风景区相匹配的大花园。 近日,导报记者再次前往这个村庄,这里的村民不仅贡献出了自家的鱼塘,还拆了自家的围墙,甚至外来在西山社工作的“新厦门人”也主动贡献花草绿化村子。 一口鱼塘 让公园变得水灵灵 这两天,西山社的猪圈遗址上,村民们正忙碌地修建纳凉亭。 当村里头有村民提议一起建个公园,让大伙有个休闲好去处时,得到了很多村民的响应。 村里的养猪户陈益兴更是带着几个工人,拿着铁锤榔头拆下了自家猪舍的屋棚。 不过,仅仅把猪圈拆掉,盖起凉亭,这还是不够的,有村民提议要把猪圈边上的鱼塘纳入到公园的建设中。要不鱼塘很脏,天气一热还会发臭,建好凉亭也没有人去。 村民们提议一起将鱼塘进行清淤改造。这样,村民就可以在村里享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村民刘菊花是这口鱼塘的主人。她承包这口鱼塘很久了,离承包期结束还有8年。在听说大家要一起合力建公园的事情之后,刘菊花感觉自己也能为乡亲邻里做点事情,立马同意大伙的提议,对鱼塘进行改造。在没有确定补偿的情况下,刘菊花就自发地将鱼塘贡献了出来。 刘菊花说,美丽西山的建设,全部让村民自己做主,他们连鱼塘改造后的名字都想好了,“我们就一起商量,给鱼塘起了个‘金银潭’的名字”。 一堵围墙 让公园视野变宽阔 公园有了凉亭,有了“金银潭”,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村民们又发现了,村里古庙边上的围墙很破旧,墙脚下垃圾成堆,看起来让人很不舒服。 要知道,古庙的对面有一戏台,逢年过节,这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村民们经常聚集在这里的百年榕树下,侃大山、看社戏。所以,有村民就提议,把围墙拆了,把垃圾堆清了,给村民一个好聚会场所。 这事让围墙的主人谢永良得知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毕竟,这堵墙他建起来已经20年了,一直以来都围住自家的鳖池,防止鳖跑出去了。 看着村民们纷纷改造自家房前屋后,甚至有的村民捐钱建公园,还有的村民让出几百平方米土地建停车场,谢永良也萌发了拆除自家围墙的想法。“我老谢没办法捐钱出力,让出一堵墙总可以吧。”谢永良没要一分钱赔偿,就把墙给拆了的行为,感染了周边不少村民,加速了村庄纳凉点的建设。 一批花草 让公园绿化更美丽 西山村民共同的努力与付出,正让村庄变成一个大花园。这让一些居住在西山社的“新厦门人”也深受感染,也纷纷主动参与到村庄的美化建设中。 陈东升就是积极参与西山建设的“新厦门人”。老家龙岩的他,在西山社已经居住了10多年,并在西山社工作。 这位“新厦门人”,1999年来到西山社经营园艺场。村民的热情和友好,让他很快就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中。 在西山社居住这么多年的他,早把西山社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一次,在建设美丽西山的过程中,他也和土生土长的西山人一起,主动提出从自己经营的苗圃里,拿出价值3万余元的花草,来装扮村容村貌。 不久前,陈东升刚成为西山社乡贤理事会成员。融入到西山生活的他,现在经常用一口很溜的闽南话,和村民商榷村里大小事。“村容村貌好了,看着舒服,大家心情也都很愉快。”陈东升说,他跟村里的村民都是一家人,要一起为建设美丽的西山尽自己的一份力。 记者手记 有“我们”花更香 最近在海沧采访,听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我们”。 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试点建设过程中,像西山社这样,村民纷纷主动建设家园的场景,在海沧很多地方都看得见。 就像在西山社采访,村民们一起强调“我们”二字。 他们说,没有“我们”一起努力,没有“我们”一起贡献,没有“我们”一起推动,公园的建设进度就快不了,村里的花草就没那么快可以种起来,公园建设进度就不会这么快。 在听见村民提起“我们”二字时,导报记者瞬间也没有了生疏感。村民们说,正是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从“你我”到“我们”,这一个细微的变化,显示出了村民为自己家园自主建设的热情,更显示了“我们”村民的力量。 正是这个“我们”让西山的村庄变得更美,环境更清幽,花也更香。 |
- 2013-06-18聚焦海峡论坛:两岸合作共建“美丽家园”
- 2013-03-20省地税局开展“学习长汀经验 共建美丽家园”植树造林活动
- 2013-03-19永安燕北街道:军警民共建美丽家园
- 2012-11-16同安军营村:用勤劳双手共建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