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虎头蜂、马蜂成另类美食佳肴 一餐馆一年吃掉8万只蜂

xm.fjsen.com 2013-11-21 09:1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吕寒伟/文 陈巧思/图)“七月蜂、八月空、九月十月扛不动”,这是一句民间关于蜂的谚语,意思是农历七月有蜂蛹,八月蜂已长成蜂窝空,到了农历九月、十月,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蜂窝重得扛不动。

现在正是农历十月,一只只蜂被油炸之后,成为另类美食佳肴,端到厦门个别餐馆的桌上。为了保证全年的供应,有些餐馆正在不断下订单从外地大量进货。

土家菜馆一年吃8万只蜂

冰箱打开,一只只冻僵的虎头蜂被抓起,下到烧热的油锅里,噼里啪啦油炸,炸到外酥里嫩,捞出,撒上葱花、椒盐。

这是厦门中医院旁的一家土菜馆,昨天傍晚,一盘油炸虎头蜂新鲜出炉,夹起一只,仍然可以看到透明的翅膀、完好的体形。“虎头蜂一年要吃掉200斤。”老板老潘说,他特意称了一下,一斤虎头蜂大概有400只,一年他的店里就要吃掉8万只。

老潘是龙岩武平人,他们县里每年从农历七月份开始,便有人专门上山抓蜂,一直抓到十月份。为了常年保存和供应,老潘要提前订货,被抓到的蜂和蜂蛹被冰冻以后,第一时间运到厦门。

油炸虎头蜂往往把老蜂、成年蜂和蜂蛹一起油炸,老潘的蜂蛹需求量更大,店里一年要卖200-300斤,批发500-600斤,总的一年吃掉30多万只蜂蛹。

老潘介绍,现在厦门不止他一家餐馆在卖油炸蜂,有这种菜和货源的餐馆,基本上都是经营土家菜、农家菜。吃蜂狂人3个多月吃50多窝蜂 “我们比消防抓蜂还厉害。”40岁的老梁自夸。他来自贵州,和老乡也喜欢吃蜂,不过是个头小的马蜂。

老梁说,从今年8月份起,他们有空的时候,就会在漳州角美和厦门的交界处找蜂,到山上去找,白天先踩好点,天黑再行动,“因为晚上马蜂都回巢了”。

他们抓蜂的方法是烟熏法,熏个一两分钟,把蜂熏倒后,再把整个蜂窝端回家。“我们抓了几十年了,在老家的时候也经常抓。”他说,偶尔也会被蜂叮到。

3个多月过去,他们竟然抓了五六十个蜂窝,大的三四斤,小的一两斤,有时一个晚上能抓六个蜂窝,叫上10多个老乡,一起吃蜂喝酒,有油炸蜂、水煮蜂。

粗略一算,3个多月他们吃掉了5万多只蜂。

消防抓蜂为安全不能送市民

在城市里,抓蜂这样的救援任务由消防官兵担当。据统计,今年10月份,厦门消防接到的来自110的马蜂窝警情就有270起,可谓“蜂”起云涌。

马蜂除了食用外,另一个用途是泡药酒。“能不能问一下消防,把马蜂给我,我家里人有风湿想用?”市民傅先生打电话到导报。

对此,导报记者询问了厦门消防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消防对付马蜂的办法都是销毁,把整个蜂窝摘除,现场可销毁的销毁,无法销毁的带回去处理,用杀虫剂或用火烧。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不能把马蜂送给市民。

导报温馨提醒,市民切不可贸然抓蜂,谨防被蜂蜇伤。医院厦门无吃蜂中毒案例马蜂有毒,那能吃吗?导报记者查询到,浙江余杭曾有人因吃马蜂过敏,短暂休克,不过厦门没有这种案例。导报记者从厦门岛内几家大医院了解到,还没有接诊过因为吃马蜂中毒的人。

几位经常吃马蜂的人告诉导报记者,吃马蜂过敏的概率很小,除非是本身对蜂过敏。据外地媒体报道,是否中毒与个人对蜂蛹中的蛋白过敏有关,就像有些人对鸡蛋过敏一样。

不过,由于是高温油炸,容易上火,市民还是不可贪食多吃。

名词解释

马蜂

身份:学名胡蜂,又称蚂蜂或黄蜂,体大身长毒性大。

块头:比蜜蜂大,蜜蜂长一两厘米,马蜂可长到两三厘米。

地位:市民反映马蜂蜇人,消防官兵抓的即此蜂,民间或油炸或煮汤或用于泡酒。虎头蜂

身份:非正式学名,属胡蜂类,头大像老虎,性情像老虎,身有虎斑纹,俗称“虎头蜂”。

块头:大者可长到3厘米。

用途:因其个大,餐馆多用此蜂。

责任编辑:蓝晓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