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男教师27载青春献给同安山村小学 上趟课走3小时山路

xm.fjsen.com 2013-11-11 09:56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叶江南细心为学生辅导功课。(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叶江南师范毕业后在同安莲花山区教学至今,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厦门日报

叶江南,男,1967年11月出生,同安莲花罗溪村人。同安区莲花中心小学罗溪教学点及上陵小学负责人。自1986年师范毕业后开始教书至今,从教20余载,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劝回多名辍学学生。在他教过的学生中,走出大山考上大中专学校的有100多人,其中还有的考上了复旦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多次获得各级“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我们与叶江南见面时,他正巧来同安城区开会。领我们去罗溪的路上,叶江南几次停下来——他去了趟医院,又去了趟药店,还去了上陵小学,“难得下来一趟,有很多事要办。”他说。

这一趟下来,叶江南确实做了不少事,他拿了药,买了给孩子们上化学课要用的无水酒精,还将之前的试卷和几本新华字典带到了上陵小学。

车子停停开开花了近40分钟,我们才终于从同安城区抵达了终点站——罗溪小学。“再往前就能到长泰了。”叶江南指着前路说。

上一趟课 走3小时山路

——砖搭灶台生火,就着咸菜吃饭,是他最美好的回忆

莲花中心小学罗溪教学点在山上,是同安几个偏远教学点之一。叶江南所说的“下来”,就是从山上到市区。

沿着狭窄的山间小路盘旋而上,满眼尽是绿幽幽的山里风光。这些,叶江南看了27年——1986年于厦门师范毕业后,他就再没离开过山村,也没有离开过教育。

翻山越岭可谓是叶江南之前教师生涯的“入门考核”,刚毕业的他就被分派到只有两间破教室、离城区45公里的西营点圳上小学任教。往往天才亮,他就得带好一个星期的日用品和一些小食,出现在山间杂草丛生的小路上。走过孤独的三个小时、十几公里的路,他才能翻越到这座山的另一边,为孩子们上课。叶江南坦言,初次到圳上小学,恶劣的环境让他第一天就流下了眼泪,“屋前的茅草长得比人还高,当时最近的山村都有2公里路。晚上一片漆黑,只有大风刮得树木呼呼响和老鼠在房梁上追逐嬉戏的声音。”

但叶江南很快就适应了环境,跟学生一起在教室走廊边的石柱旁,临时捡起砖头石块搭个简陋的灶台,生火做饭。这些就着点咸菜,解决温饱的场景,反而成为了他常提起的美好回忆。

平时“拉家常” 周末“打游击”

——他劝回了许多辍学的孩子,平时常摸黑走山路做家访

1989年成为罗溪教学点的负责人,几乎耗费了叶江南所有的心力。欠佳的教学质量、简陋的校舍……被只有22岁的叶江南一手接过。他不停地掷入自己的金钱、时间、心力。

硬件很快解决了:他多方筹款,将原本已成危房的校舍扩充起来,足以容纳全部学生。可招生时却遇上更严峻的问题——辍学。往往一个学期下来总会有三五个学生选择辍学回家。为了劝回一个厌学的女孩,一个学期叶江南不厌其烦地去她家拉家常,最后让她坚持上完了两个学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三番五次的“拉家常”,他劝回了许多孩子完成了初中的学业。

1989年到1997年间每周末的两个晚上,叶江南及罗溪小学的六个老师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固定节目:“打游击”——一到夜晚,七个老师齐齐出动,走过昏暗的山间小路,走进学生们的家。通常一个晚上,叶江南可以走上30户人家,与家长聊天交流孩子的读书情况,监督孩子自觉学习成为家访的主要内容。

叶江南说,自己有点太严肃,回来找他的学生不多,但去到外地,一定会有要请吃饭的学生。所谓桃李满天下,不外如是。

衣钵有传承 上阵“父子兵”

——父子一起教书, 散步时一起聊聊教学

曾经有人问过叶江南,为何他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市区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个问题让叶江南觉得匪夷所思,“在我们自己管理的学校,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放心,村民们又怎么能够放心呢?”现在,叶江南的儿子叶健锋也成了一名老师。

如今,父子俩常常一起在村里散步,聊聊过去的时光,也聊聊教学的经验。

在同事看来,叶江南是面飘扬红旗,有他在,就有踏实的感觉;在叶江南的学生看来,他不苟言笑,却认真负责。叶江南说,自己还会在教育的道路上走下去,“走着吧,一个萝卜一个坑。”刚与记者道别,他就匆匆赶去办公室,“管打铃的电脑坏了,我得赶紧修修。”

文/见习记者 何无痕 图/本报记者 陈立新

【记者手记】

给孩子另一种未来

●见习记者 何无痕

一提到乡村老师,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就是风尘仆仆、满头白发的老师形象,但出现在我面前的叶江南身着简单的白衫黑裤,看上去倒神采奕奕。

27年的守候,对于叶江南来说似乎不过是一段稍微漫长的时间。提起从前的难处,他都轻描淡写地略过。身为校长,叶江南却比普通老师还忙碌。电脑坏了得自己修,孩子东西少了得自己买,地板脏了得自己拖……“事无巨细”,他这么形容自己的工作范围。出于记者的本能,我们总习惯去多“打听”点采访对象的辛酸故事,但每回一提到“苦”这个字,叶江南就赶紧摆手,“这么多年过去,回想起来没觉得有什么苦。”

叶江南似乎真的不觉得苦,他凭的不是热情,而是敬业。他坚持着做一件事,不知不觉坚持了27年,可这帮助很多孩子拥有了另一种未来。

责任编辑:蓝晓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