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应该废除大学英语四六级”备受追捧 引发争议

xm.fjsen.com 2013-11-05 08:1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文 张向阳/图)昨天,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最后一天接受报名,而最近,西交利物浦大学坚持不设立英语四六级考点,并建议学生不要被这项“不合理”的考试制度所左右一事,却导致教育界对四六级的讨伐之声又随之四起。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还专门撰文支持“大学就应拒绝设立四六级考点”。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该被废除吗?

“应该废除”仍备受追捧

这几天,大学英语四六级该被废除的呼声不断,昨日,导报记者随机询问了十名分布在厦门各高校的大学生,得到的十个答案竟然全部是“应该废除”。

不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自开考以来,一直受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以厦大嘉庚学院为例,全院四个年段近2万名学生中,扣除大一的近5000名新生,今年报考四六级的学生数将近1万人。

这样的比例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在厦门,几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里,英语四六级的报考热情都很高,这也成了大学生一致的学习目标之一。

原因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被社会所接受,成了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求职者手中必不可少的一块“敲门砖”,尽管四六级成绩早已不和毕业证挂钩。

就像厦门理工学院大三学生小婧所说,过了四六级,才能通过很多企业的招聘“门槛”,“大家都考,所以我也考”。

大一想考却被拒门外

四六级成绩单是求职的重要“王牌”之一,这也就成了大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力所在。那么,如此必不可少的证书不是越早拿到手越好吗?可在厦门,绝大多数高校的大一学生是不被允许报名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

大三学生黄胜华觉得,从客观方面看,这一规定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去自主学习英语,“但这对我们很不利”。他说,“大学没人强制你去学习,缺乏英语氛围,也不像高中那样会经常接触英语,到了大二、大三,英语能力肯定没有高中强,如果大一能考试,凭着自己的功底反而容易过,越晚考难度越大,还不如不考”。

对此,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说法。有学校表示,“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大学生必须在通过两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检测,才能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有学校透露,“这其实是个不成文的规定,和各校考场设置、考生积压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关”。

想考口语要先拿高分

“通过四六级就能反映应聘者的实际能力?我不觉得!”小婧说,虽然自己已学了十几年英语,但在大学上外教课的时候,完全不能与外教流利地交流。她认为,“真正厉害的人应该去考商务英语、雅思或者去参加英语比赛,而不是报考‘哑巴式’的四六级”。

根据规定,四级成绩达到550分以上、六级达到520分以上才能报名参加口语考试。对此,小婧感到很困惑:口语的作用并不比听或写小,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规定,难道是因为我们比较重视学生的听写能力?

对此,厦大嘉庚学院英语老师郭浩分析,这样的设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口语考试比笔试更费人力物力财力,这关系到实际操作问题,规定笔试成绩高的学生才能考口语能直接限制参考人数;二是一般情况下,笔试是口试的基础,简单说,笔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口语也不能考好。

观点

无更好衡量标准就有存在的必要

由于这种种原因,学生们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又爱又恨”,不过,在高校里,参加四六级似乎更多的是学生自个儿的事,几乎所有高校的英语老师都不会为四六级考试开设专门的指导课程。“老师有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要上,最多是将四六级的考试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而非专门开课。”郭浩老师说。

对于“废除四六级”的呼声,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英语教研室老师张晓敏表示,在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报考英语四六级,因为这是社会的需要。而她也更相信四六级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因为近几年来,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一直都在改革,在她监考过的考场试卷,就有由3套各异的试卷内容随机组合成的5套不同的试卷,以确保考试的公信力。

张晓敏老师认为,虽然一直在被质疑,但如果没有更好的能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试,大学四六级就有其存在的必要,就像同样被质疑的高考,“除了高考外,目前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人才选拔方式吗?没有!既然如此,就还得继续”。

责任编辑:蓝晓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