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看厦门 > 正文

“中国式买房”闪现厦门楼市

xm.fjsen.com 2013-10-29 15:2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厦门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区域价值,让购房者投资厦门的理念更坚实

东南网10月29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陈挺文/图)“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离婚,中国式结婚”,如今又出现了“中国式买房”,在感叹国人创造力的同时,也不由地让人对日益高昂的购房热情表示担心。

近期,中国式买房现象频繁在北京、广州、武汉等国内大城市出现,明明没有住房需求,或者没有改善需求,看到周围的朋友在买房,出于从众心理和对楼市投机心理的高预期也出手拿下一两套房子。而在厦门,“中国式买房”也闪现厦门楼市,成为广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厦有房族成“中国式买房”主力

黄女士是三明人,来厦多年,近期受三明老家亲戚所托,开始为亲戚寻找适合居住投资的岛内外房源。“老家亲戚的小孩到厦门工作,准备在这里买房子居住,近期我已经看了岛内外多个楼盘,包括中央海岸,和美新城,园博湾等等,现在岛外的配套慢慢上来了,房价跟岛内比还是有明显优势的,如果合适的话,我也准备跟着买一两套放着。”

黄女士表示,近期厦门有很多开发商推出新的楼盘,优惠也多,她准备动员亲戚过来买房。她表示,随着厦门地铁的动工,未来在岛外生活居住也很方便,现在可投资的渠道也不多,买房是比较好的选择了,趁着帮亲戚看房的同时,自己也买。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和黄女士有同样观点的购房者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已经在厦门置业,看到近期厦门楼市火热,也动了跟风买房念头的人。

有多个开发商的现场经理向记者表示,近期他们接到的现场不少客户,都存在这样的类似心理。根据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厦门新建商品住宅累计销售41221套,成交面积469.72万平方米,面积同比涨幅33%,前三季度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本地人的购房比例超过外地购房者达到53%。

房地产联合网发布的评论认为,本地购房人群超过外地客,除了限购令的因素外,本地人中那些手中已有房子却为不错过房价上涨跟风买房的“厦门有房族”大有人在,从而成为中国式买房的主力军。业内分析人士则认为,厦门至少有六成购房群体还是刚需,而投资客比例多年来一直保持在四成左右,因此,中国式买房现象其实在厦门已经有长期的心理基础,只是在楼市火热时,表现得更明显罢了。

信贷收紧能破跟风买房?

今年进入第四季度,银行的银根进一步缩紧,房贷受限、周期放长、利率优惠取消,据记者调查,厦门包括工行、建行在内的主要商业银行首套房已经执行基准利率。远厦房产财务总监陈志群告诉记者,从近期他们为客户办理的二手房贷款看,除了个别小银行还在实行九五折利率优惠外,其他银行首套优惠纷纷取消。

据调查,厦门目前一手房贷均实行首付三成,基本执行基准利率;二手房贷首付六成,利率上浮10%—15%。购买一手房办理房贷,只能与开发商指定的银行办理房贷,且周期有所拉长,房贷门槛明显比上半年高了。

大友富置业拓展部副经理胡亮则认为,现在不仅厦门,包括泉州、龙岩等地的房贷额度都趋紧,首套房不要说利率优惠,能否成功放贷,还需要多方协调,能够批到款按基准利率执行就不错了。

信贷收紧,有没有可能破解跟风买房的现象?

厦门著名的地产分析人士程凌虚认为,银行惜贷是从银行业本身风险角度出发,和房地产本身关系还不是特别大。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剩下的两个多月,金融收紧的局面仍将延续,目前有部分银行的二套房房贷已经上浮了10%—20%的利率,房贷的审批流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期。金融杠杆的作用在随后很可能显现出来,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此外,厦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早些时候推出的新政,则很有利于首次置业人群。厦门新政《厦门市住房公积金提取办法》和《厦门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办法》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借款申请人申请贷款时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应不少于最近12个月缴存额;贷款最长年限控制由原来不超过25年延长到不超过30年,且外单身职工、非本市户籍职工贷款无需担保人。这对于首套房低收入的刚需购房者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贷款年限的延长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购房者的还贷压力。

责任编辑:蓝晓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